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绿映省会 宜居宜看



——石家庄市倾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
2007/9/26 11:05:13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现辖6个区、12个县、5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9.5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95.05万人。石家庄市是近代随着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矿产资源丰富,经济特色明显,不仅具有自然地理优势,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构建宜居宜看省会城市的高度,始终坚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通过抓绿量、抓精品、抓管护,高起点规划、高站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构筑起了城市“1+4”组团绿化美化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依托,以水系绿化为屏障,以公园广场绿化为亮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城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绿化、美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326.2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15%,绿地面积5719.26公顷、绿地率达到32.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87平方米。

  加强领导节约建绿  合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求各级部门和各单位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在思想认识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作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也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组织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党政军民一齐上,大打创建园林城市攻坚战的强大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在工作机制上,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制订《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方案》,多次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会议,将年度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宣传发动上,通过广泛宣传创建园林城市的意义,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要求,石家庄市积极探索和创新,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主要手段,全面开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活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坚持“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指导思想,从优化用地结构和选用耐干旱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在城市中心区域和单位庭院用地比较紧张的部位,通过实施墙面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既增加了绿量,又节省了用地。河系和公园人工湖采取中水回用,在河系和公园人工湖建立取水口,使用河湖水浇灌绿地,使每年节约地下水、自来水达到3000万吨以上,有效保护了水资源。全市公园广场、道路照明灯一律使用节能灯具,并严格控制照明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

  科学规划强化管理  构筑园林生态发展框架

  按照“建设宜居宜看省会”的发展思路,石家庄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城市经济、文化、生态和谐统筹的原则,围绕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城中村”改造等时机,加快实施扩绿建绿工程,着重突出城市“绿化环境”和“水系特色”,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努力构筑绿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园林绿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中心区功能聚集、交通拥挤等问题。在大环境绿化上,依托“1+4”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在中心城区与组团之间形成绿色隔离空间,并通过绿环、绿带、绿廊、水系建设等共同组成区域绿地系统,基本形成了“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园林城市发展格局。在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街道游园、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绿化工程中,不盲目追赶建设大公园、宽马路的做法,而是以街旁绿地和小游园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城区绿化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满足群众休憩、健身、赏景等需求,提升了城市绿化品位。

  以此为基础,石家庄市强化依法治绿,加大监管,不断提高绿地管理水平。首先,加快立法步伐。近几年,市政府相继修订了《石家庄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石家庄市民心河管理条例》和与其相适应的《实施办法》,制定了《石家庄市公园管理办法》、《石家庄市园林设施管理规定》、《石家庄市绿线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为城市绿化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绿线管制。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了审批、验收“绿色图章”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了城市绿化用地面积。同时,加强绿化监察,形成了强有力的园林执法体系,严厉查处侵绿、毁绿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绿地成果。

  第三,加大管护力度。城区绿地管护实行“精细化”管理,新建绿地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组织对全市古树名木引进普查,建立电子档案和挂牌保护制度,拨出专款,明确了保护责任。建立完善了园林科研机构,大力发展苗圃基地,奠定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基础。

  强化基础狠抓环保  努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2003年以来,石家庄市投入78亿元,以加快推进重大城建项目实施为核心,以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为突破口,着力实施主城区改造、新区开发、组团提质三大城建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近几年来,石家庄市启动了石环公路、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槐安路东拓西进、体育大街南延北跨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综合整治了裕华路和火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的容貌环境。新改建了槐安路及高架桥、植物园路、体育北大街等150余条道路,对中山路、新华路等200条道路进行了大修整治。随着一批新建、改造项目的相继建成使用,城市道路、燃气、供水、热力、环卫、公交、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续开展了以“争做文明市民、营造优美环境,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活动,拆除各类违法及有碍观瞻建筑50万平方米,出台了33个城市管理规章文件,推行了“无缝隙”管理模式,重点对摆摊设点、广告设置、夜景照明等规范管理,营造了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先后两次荣获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截至目前,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57平方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7天;城市燃气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建成了日处理污水50万吨的桥东污水处理厂,使全市污水处理厂达到3座,污水处理率78.59%;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在98%以上,生活垃圾年处理量69.1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今后,石家庄市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坚定信心,尽快将石家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宜居宜看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着眼发展因地制宜  创造风貌独特的园林景观

  石家庄市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强化精品意识的工作思路,充分展现“碧水环绕、月季满城、国槐遍地、处处皆绿”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环、带、点、线、面、美”相结合的园林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生态、生活环境和现代化发展。

  “环”就是建设民心河和太平河。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岗南和黄壁庄水库的水引进市区,从1997年9月开始,历时两年,投资近11亿元,建成了环城56.9公里、水面平均宽20米的民心河,沿河两岸串连新建了22座公园和高标准的绿化带,绿化面积达到140公顷。民心河实现了石家庄人碧水绕城的梦想,并荣获2001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2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推出了又一重大举措,开启了对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首先,投资11.6亿元在市区北部实施了太平河整治一期工程,形成了全长14.25公里的滨水生态景观长廊和6个带状公园,成为又一条环绕市区的靓丽风景带,实现了防洪可安、岸绿可闲、景美可赏的目标。该工程2006年荣获了国家“人居环境奖(水环境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石家庄市又组织了太平河整治二期工程,预计投资9.94亿元。该工程除建设滨水景观外,还将形成一渠(南泄洪渠拓宽、疏浚)、两带(生态防护带、郊野休憩带)、三园(建设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风格独特的园林景观。

  “带”是指建设防护林带。近年来,石家庄市落实绿地系统规划,克服用地、资金紧张等困难,在二环路50米规划控制用地范围内,建成长20.5公里、绿化面积112.1公顷的绿带;2002年在石环公路西段和石太高速公路两侧,建成了一条长26.5公里、宽约300米的绿色走廊,在市区西北部构成了一道生态防护屏障;完成了107国道北段绿色通道建设,形成了景观优美的绿化示范路段;2003年实施了4条出入市国道绿色通道建设;今年按照“1+4”组团规划,组织10县(市、区)实施了市区至栾城县、藁城市、正定县、鹿泉市的绿色隔离带建设,增加绿地173公顷,逐步实现了主城区与组团间的绿色隔离。

  “点”就是指建设公园广场和街旁绿地。1999年以来,随着民心河工程新建了22处公园绿地,随后又相继建成了人民广场等7个广场和植物园、动物园等大型公园绿地,使全市公园绿地达到44处。有展现市花月季的月季公园,有纪念汉代“南越王”的赵佗公园,有表现石家庄历史进程的中山公园和石刻园,还有体现欧洲建园艺术以及丁香、藤类等植物为主的主题公园。从2005年开始,石家庄在裕华路、和平路等主干道建成了45处街旁游园,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休闲、健身、观赏等需求,实现了市民由公园找绿到出门见绿的转变。

  “线”就是指道路绿化建设。石家庄市突出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同时注重物种多样性和色彩斑斓,体现现代都市风貌。近年来,石家庄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的原则,先后对城区“四横六纵”20余条主干道实施了园林绿化样板街建设,对180余条支干道绿化景观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充实完善。对主要道路实施“2+2”模式乔木种植,尽可能增加乔木种植量。对新建道路努力做到“修一路、绿一线,一路一景、步移景异”。

  “面”就是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和“绿色社区”为抓手,以小壁林区义务植树基地为依托,狠抓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了全市大环境绿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今年,石家庄采取以“政府出树、群众义务栽植”的做法,组织开展了“万株乔木进社区”活动,规定每年每区在居住区和单位庭院栽植乔木不低于1万株,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绿化的社会氛围,切实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质的飞跃。

  “美”就是以绿化手法扮美城市。石家庄市在大环境绿化基础上,注重美化建设,市政府在2004年拨出专款,组织开展了“铺天盖地种植市花——月季”的活动,使月季总数达到1600万株,达到了人均10株的要求。每到月季盛开季节,全市到处展现出花香四溢、姹紫嫣红的迷人景象。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