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位于赣西北,地处庐山西海之滨,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山区、库区、老区县。全县国土面积3506.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6万亩,山地面积380万亩,森林覆盖率64.1%,总人口37万,辖11个乡8个建制镇。县城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城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人。
近年来,武宁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国家D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江西省园林城市、江西省林改工作先进县、江西省首届文明县城、江西省平安县、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创建机制,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增加城区绿化建设投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县城品位明显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健全机制,全民参与,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武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在巩固“省级园林城市”等一系列创建成果的同时,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通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全民动员、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1.完善机制,做到“两项健全”。一是健全了创建领导机构和专职管理机构。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有关领导12人任副总指挥,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创建工作的宏观决策,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责任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创建工作。二是健全了创建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武宁县城市管理暂行实施细则》、《武宁县县城绿化管理规定》、《武宁县县城绿线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确保城市创建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明确职责,确保“四个到位”。为了确保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人员、资金、措施、督查“四个到位”。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营造氛围,实现全民共创。武宁县在整个创建工作过程中,始终把宣传、舆论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召开了全县股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做到职责明确,任务落实。通过舆论宣传,全县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在城区开展了“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等创评活动和“盆景花卉展摆活动”、“城市古树名木、公共绿地认养”等活动,为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规划,加快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武宁县城市建设始终坚持“土地利用,护山保水;道路规划,迎山接水;建筑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旅游开发,上山下水”的规划原则,全面加快“山水武宁”的建设步伐。在建设中,始终坚持城市规划高起点、旧城改造高要求、新城建设高规格、城市亮点高品位、生态环保高标准建设思路。五年来县城建设总投入资金13亿多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亿多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城区绿化、道路、桥梁、给排水、路灯、电力、通讯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扩大绿化,增添风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关键。武宁县按照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将城区的绿化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以防护林地为环,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以公共绿化为面,以单位庭院绿化为点,按照“山上播青松、湖岸插金柳、路旁植香樟、院内种丹桂”的要求,突出湖岛风光植被景观,以建精品为核心,加快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县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1%,绿地率达39.6%。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园林特色景观。
1.公共绿地呈新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坚持显山露水原则,以建精品为核心,不断扩展城区公共绿地规模,建成豫宁公园、协和公园、湖滨公园、万福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建设先后投资8600万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63平方米。
2.街道绿化上台阶。道路是城市动脉,而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化的骨架。武宁县城区干道总面积634258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188628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道路绿化达标率85.7%。近几年来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精心打造道路风光带,道路绿化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绿化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在26%以上,新改建主次干道都设置了绿化带,开辟带状绿地,同时注重乔、灌、花、草的有机组合,做到“一街一景”。2006年底,武宁县开展了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内容的“四化”活动,仅2个月时间就投入100多万元,建昌东路、樟岭路栽植大胸径樟树800多棵。万福广场东(协和大道)沿湖栽植金丝垂柳200余棵,街道绿化正在形成绿成线、树成荫、花成景的格局。
3.庭院绿化显特色。自1996年以来,开展了拆墙透绿、腾地建绿、美化环境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各单位积极加大庭院绿化投入,建成一批个性突出、布局合理、艺术性强、设施完善的绿地,养护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涌现出武宁宾馆、武宁一中等一大批庭院绿化先进典型。目前,该县省园林式单位7家,市、县园林式单位52家,园林式单位占66.3%,园林式小区15个,占62.5%。
4.城乡绿化新成就。该县在发展城区绿化的同时,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一体化。一是大力开展灭荒造林。每年“3·12”植树节时,各级领导身体力行,带头植树,示范植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普遍开展。义务植树成活率89%,保存率93%,尽责率在95.3%。二是结合武宁县的山区自然优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三竹”(毛竹、笋用竹、小山竹)的战略口号,使“三竹”成为我县大环境绿化中的一颗璀璨新星。三是随着绿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该县积极培植苗木产业,目前已发展育苗基地16个,生产绿地面积126.75公顷,苗木自供率达85%%以上。中共江西省武宁县委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