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桂林,驶向东盟


2007/9/29 10:58:36   来源:桂林晚报
【字体:  】【颜色: 绿 】 

我们即将进行一段既精彩又艰难的旅程。
作为个体,我们在东盟国家的土地上行进。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走近它、触摸它,并尽可能地把它还原。
不过,如果以桂林为主角,以参与一场区域经济的崛起为目的,这趟旅程其实早已开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稳步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风起潮涌。在桂林的这趟旅程中,目的地是东盟。

    9月 18日上午, 15辆大宇公交车从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的厂区浩浩荡荡地开出,它们的目的地是越南首都河内。

    实际上,这一幕有着极强烈的预示味道。如果你将这番图景向前推展,你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桂林制造”正在东盟这一新兴市场上“打江山”。

    2006年 7月,在南宁举行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记者注:首届是环北部湾,不是泛北部湾),提出了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形成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的构想。如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从“相恋”步入“筹备婚礼阶段”。

    桂林也正在加速融入到这一合作进程之中。依托区域经济的崛起,桂林的前方将是更多的机遇。

    这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

一家企业的步步为营

    桂林冶金机械总厂的副厂长冯兆明最近正忙着参与一项越南的国际招标,“全过程都是英文,竞标书撂起来都有半米高”。

    这是越南一家水泥厂日产 1千吨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国际招标,是一个包括“项目设计、土建工程、设备安装、达产达标”的“交钥匙”工程。对于这次招标,冯兆明认为把握很大,“因为我们整个合作团队非常有竞争力”。

    实际上,桂林冶金机械总厂实施这类项目在越南市场是很有口碑的——— 2003年,他们以“交钥匙”方式改建了越南建溪水泥厂,项目的成功为其在越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帮助他们与一些越南的大企业,如越南工业部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越南的项目建设。

    未来的 5年内,桂林冶金机械总厂计划在越南实施 10-15个水泥厂改造项目,实现 1亿 - 1.5亿美元的业务金额。“我们将建成以桂林为中心的水泥设备生产基地,抢占更多东盟市场份额。”对此,冯兆明很有信心。

    其实,除了越南,他们的成套磨粉设备在马来西亚也卖得很好,记者采访的那段时间,就有好几拨马来西亚客商先后来企业考察。

    3年前,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前夕,冯兆明告诉记者,他们将以马来西亚为跳板向东盟市场进军。如今,马来西亚市场已经稳固,他们又看上了印尼。

    桂林冶金机械总厂对今后的东盟战略有着清醒定位:越南主攻水泥厂和水电站,马来西亚和印尼则主攻成套磨粉设备出口。“印尼的工厂规模普遍比马来西亚要大,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更广阔的市场,现在准备设代理了。”

    为了新的战略,冯兆明已经去过印尼 4次,最长一次呆了 20来天,去了很多地方调查市场。如今,海外市场收入已占桂林冶金机械总厂全年销售收入的 20%左右,其中东盟市场就占了“半壁江山”。冯兆明说,随着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未来东盟市场的收入比例肯定还会进一步提高。

庞大的“蛋糕”

    桂林冶金机械总厂在东盟市场的步步为营,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蛋糕”。

    随着近年来货物、服务贸易协议相继实施,中国与东盟相互市场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日前介绍,按照目前态势,今年全年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 1900亿美元,而原定 2010年达到 2000亿美元的目标将提前2年在明年实现。

    200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大蛋糕”。难怪,桂林企业要积极谋划。不过,更重要的是,桂林企业已经越来越能靠实力说话,靠综合竞争优势说话。

    值得信赖的产品技术和质量,颇具竞争力的价格,地域相近带来的便捷服务,这是越南采购单位携手桂林大宇最主要的几点理由。其实,这些优势也是其它“桂林制造”进军东盟市场的主要“法宝”,而且十分奏效。

    市商务局提供的分析材料显示:桂林与东盟双边贸易连年攀升,顺差明显,出口值占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强且增长迅猛,同时双边贸易区域广泛,与东盟 10国皆有贸易往来。

    多年来,桂林一直保持着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2001年,进出口贸易额为 1561万美元; 2002年为 1737万美元,同比增长 11.27%; 2003年为 2011万美元,同比增长 15.7%; 2004年为 2800万美元,同比增长 39.23%; 2005年为 2992万美元,同比增长 6.85%; 2006年为 4698万美元,同比增长 57%。

    虽然绝对值还不到 2000亿美元的一个零头,但桂林与东盟双边贸易商品互补性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力强劲,农产品优势明显,双边贸易发展空间大。桂林企业绝对可以在东盟市场大有作为,将这块庞大“蛋糕”尽可能大地“啃”上一口。

    市商务局副局长沈秋林举了不少例子。如制造轮胎用的橡胶,此外还有煤和其它矿产资源,桂林企业都可以从东盟进口。还有,在农业方面,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桂林的罗汉果等优势农产品,我们都可以拿来做文章。

    他还建议,桂林企业也可以“走出去”投资办厂,然后再通过东盟国家出口。这样可以绕开一些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扩大桂林的产品市场。

    “桂林企业还应该继续加大对东盟市场的开拓力度,多调查,多研究,并加强针对当地的产品开发。”这是该局对外贸易管理科科长邓冶的建议。

    今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位已经初步确认,桂林有 16家企业参展,将是最多的一届。

    桂林冶金机械总厂和桂林大宇已经是连续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了。冯兆明说,这是一个传递信息、展示形象和实力的平台。桂林大宇的韩籍掌门人———赵在杓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将把东盟国家作为批量出口的突破口。对于桂林企业而言,大家都是意在长远。

期待“大飞机”停靠

    桂林在努力的同时,自治区领导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今年 8月,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在桂林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桂林主动融入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利用桂林在东盟各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拓展与东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共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市场体系。

    “客商是飞机,项目是机场,桂林不仅要落飞机,还要落 A380这样的大飞机。”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涛说,桂林要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寻找东盟的大企业来此投资。

    实际上,桂林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应该是非常高的。譬如,对于越南,桂林一度还是他们的人才培养基地,不少在桂林读过书的越南朋友,回国后都成了越南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马来西亚,“刘三姐”也曾在当地华人中红极一时。

    去年,中国—东盟“三会”期间,桂林成为贵宾来访的重点,印尼总统苏西洛、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缅甸总理梭温都来到了桂林,桂林还首次出现一天内同时接待两位国家元首、安排两个国宾团组访问的盛况。

    今年 5月,以市长张秀隆为团长的桂林市经贸代表团随广西经贸代表团先后出访了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更是“一路掌声,一路凯歌”,在各出访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桂林热潮”。据随行官员介绍,不少当地客商生出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桂林真遗憾”的感叹,印尼总统苏西洛还将他写的赞美桂林的诗赠送给到访的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

    “‘山水桂林’在东盟国家已经很有名了,但现在我们要告诉他们,这里也是一块投资宝地。”市商务局副局长沈秋林告诉记者。

    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门户城市的桂林,现在正要借助并超越旅游做大整个经贸“蛋糕”。

    “中国—东盟博览会带来了商机,这非常重要。桂林要加大对东盟国家的辐射和影响,继续拓展接触面,并在深入上下工夫。”刘涛说,桂林正在努力经营和东盟的关系,“要让桂林投资商机深入到东盟投资者的心里,让其把桂林作为一个主要投资地加以研究、投资。”

    近年来,桂林走出去招商频率最高的就是东盟。刘涛说,现在,桂林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都建立了很好的人脉关系,比如在印尼,就通过印尼中华总商会、印尼大马集团,结识了几百名华商。

    “在东盟,桂林要在招大引强上做文章,大企业的进驻不仅投资额大、拉动力大,并且有着很强的示范意义。”

    “跨越·东盟 6国行”将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同样,桂林走向东盟的旅程也将是一段精彩之旅、传奇之旅和光荣之旅。

    我们坚信,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这段旅程必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