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向西再造一个新桂林:山水名城的新机遇


2007/9/29 11:16:03   来源:桂林晚报
【字体:  】【颜色: 绿 】 

    战略篇之一

    
    上天花了漫长的时光造就桂林山水。现在,桂林要把握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造一座适合投资创业的产业新城。

    审时度势,桂林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和有利条件,是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最佳切入点。但是,大家都在摩拳擦掌,桂林应该更充分地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并力争获得更多东部企业家的认同。

    广西的快速发展已经启动,处在发展“春天”的山水名城桂林,是时候亮出自己的产业雄心了。一个企业家要有干大事业的气魄和激情,一座城市,也有紧扣时代脉搏的发展激情。

    对于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桂林,时代提供了一次最佳的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准发力,承接好产业转移。
                             
 
                   

    目前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尽快壮大工业,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今年3月26日,桂林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的一场投资环境推介会,吸引了广东湖南商会副秘书长唐斌贤。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让唐斌贤对桂林心仪已久,但是,推介会传递的投资信息,更让他激动。他要尽快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商会的企业,“让他们到桂林投资、发财”。

    发达地区正推进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让桂林处在了东部产业“西迁”的历史大潮中,山水名城遇到了加速发展的新机遇。

                 “万商西进”的资本盛宴

    5月28日,正率团在桂林考察的广东省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陈海燕介绍说,广东两百多万企业家,此刻正有不少都打算“走出去”到西部投资。

    当天,在桂林专门组织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他率领的广东省民营企业投资协会广西考察团中,不少企业家都对桂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叹考察时间太短,自己要专门找机会再来认真找找项目。

    自去年起,不少大型投资考察团纷至沓来,如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组织的“粤企桂林行”、深圳市总商会“百企入桂”投资环境考察团、参加2006年中国(桂林)投融资经贸洽谈会的各地投资者……

    那些在东部发达地区收获颇丰的投资者,正在将“雷达”扫向中国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正在高速启动的经济增长板块。

    目前集中了全国80%左右加工工业的东部地区,依然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但是,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

    桂林的招商部门发现,不少东部地区的城市正鼓励现有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腾笼换鸟”,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而不少东部企业也选择自我“突围”,方向就是向西。

    这种“突围”方式,不是单个转移,而是以集群的方式、上下游企业一起转移。这也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资”,而是“志存高远”的产业资本。

    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有一个激动人心的词汇可以描述当前正在铺展的图景——“万商西进”。

    对于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桂林,这场资本盛宴不能错过。


                “走进生机盎然的春天”

    此刻,既是西部地区又身处南疆的广西,在中国新一轮发展大潮中也已轰轰烈烈地启动了。

    国内外政经专家达成共识,认为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以及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由广西提出的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概念,正跃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国家对于广西的新定位是: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海内外媒体评论,正在崛起的北部湾,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从来都处在自治区战略考量重要位置的桂林,早已为海内外人士熟识的桂林,此刻广西的机遇,自然就是桂林的机遇,而且应当更为充分地利用好这份机遇。

    不少来自东部的企业家已发现了桂林战略位置的重要,产业资本正加速流入桂林:2006年,我市招商引资区外内资到位99.3亿元,实现翻番增长。其中,广东、北京、浙江、福建、湖南5省市占区外到位资金的74.76%。

    今年的3月和4月下旬,魅力桂林又接连演绎资本“大片”:广东、浙江两次招商活动,拿下意向、协议及合同项目共计58个,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在广州和杭州举行的两场投资环境推介会,场面异常火爆,对桂林感兴趣的投资者远超预期,以至于推介会上还要不断增添座位。

    刚刚结束的广西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东盟四国的经贸活动中,桂林也频频出彩,共签约项目14个,金额8亿多美元。

    在此百年难遇的历史机遇期中,自治区赋予了桂林更大的信任和责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同志近期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桂林按照自治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要求,尽快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主动融入区域合作,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于日前发布,具体指出在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桂林市“重点承接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新工业基地”。

    有中央级媒体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此刻的广西:“北部湾,正在走进生机盎然的春天。”而在5月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之后,桂林多个县(区)的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都在接受采访时用到“春天”一词,形容此刻桂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氛围。
   
                名城桂林精准发力

    大时代当有大作为。而且,有为才有位。

    就在此时,全国中西部各个省市区及区内各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积极创造条件转承接产业转移。

    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海内外媒体不吝褒扬之词,如对防城港和钦州,有中央级媒体分别表述为“昔日边疆小港渐成国之重脉”,以及“或成泛北部湾经济发动机”。

    不属于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桂林,则对机遇和竞争保持了可贵的清醒认识。

    5月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高雄指出,国内产业转移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机遇稍纵即逝,全市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市长张秀隆告诉全市干部,桂林是“不进则退,发展得慢也是退”。他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果桂林不紧急动员、积极行动起来,抢在前头,有所作为,那么桂林就有可能被边缘化。

    “开发西部、优化中部、提升东部、适度发展南北部”,“把西部区域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园区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决定。

    “工业强市,旅游立市,产业富民”,依据这一战略思路,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多中心、组团式、重点西移、兼顾东延、适度发展南北向”的发展规划,把以临桂为重点的桂林西部,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和主要平台。

    5月下旬,市内各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各县区都绷紧了弦,谁也不愿错过机遇:加速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出台培育、扶持强优企业的政策……

    这是“筑巢”,而在“引凤”方面,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斯夫刚刚正式进驻桂林,桂林的星辰电子公司又与中国500强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牵手”合作。桂林的招商部门还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初步筛选出符合市情和产业导向的500强企业作为关注、走访和攻关重点,加速实施“招大引强”战略。

    面对历史机遇,桂林精准发力。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