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安眠药,也能睡好觉
10月5日,家住贺州市鸡鸭市场附近的刘玉蓉发出肺腑之言:“真是托‘城乡清洁工程’的福,现在我不用吃安眠药,也能睡上安稳觉了。”
刘大妈曾患有失眠症,犯病的原因就是鸡鸭市场的噪音和臭味造成。
以前,这个市场每天凌晨四五时就开始营业,摩托车发动机声、鸡鸭叫声、脱毛机运转的声音等,严重影响附近群众休息。尤其是市场内的鸡鸭粪便和宰杀鸡鸭后留下的垃圾随地乱丢,臭气熏天,无人过问,害得附近居民“食无味睡不香”,大伙反映十分强烈。
今年4月14日,贺州市委书记李达球、市长陈利丹带队亲临现场,责令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刘大妈清楚地记得,市政管理局连续十多天组织人员对该市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不但将原来占道经营的摊点全部搬进附近用大棚搭建的新市场,还增加了市场管理和清扫保洁人员,加大保洁力度,做到每天清扫三次、每天收摊后冲洗干净场地、每周消毒一次,彻底改变了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鸡鸭市场已焕然一新:宰杀摊档统一设置,市场整齐有序;地面铺了瓷砖,便于冲洗;所有污水都下地进入排污沟,往日污水横流的现象已不见;摊档旁边设有密闭式垃圾桶,便于鸡鸭毛和垃圾的统一收集和清运,“满地鸡毛”的景象已消失。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真是好啊,咱们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告别已困扰了十几年的市场噪音和臭味之后,刘大妈心爽气顺、满脸笑容。
在市场卖鸡多年,邱大叔对市场的变化颇有发言权:“以前天天站在垃圾堆旁闻臭味,真是活受罪;现在地面干净了,生意好做了,人也精神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了件大好事。”
“市场管理不到位,群众就受罪。”经过大整治,贺州市政局局长廖伯东对市场管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告诉记者,贺州市已以鸡鸭市场为样板,加强市场内外管理,实行管理规章制度和责任制上墙公布,成立了环境卫生检查监督组,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要求每个摊位设置垃圾桶,随脏随扫。对于不文明行为,实行严管重罚。
深度背景:自2006年10月初开始,贺州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区7个农贸市场和20多个乡镇市场进行全面整治。特别对中心市场的环境卫生和秩序进行大力整治,清扫了市场内外的垃圾,疏通排水系统,整顿摊档摆卖秩序,所有摊档都设置了垃圾桶,熟食摊档安装了防护设施,要求达到防尘、防蝇、防鼠等“三防”标准。此外,还组织出动200多人次进驻各乡镇,对农贸市场的垃圾、废弃物、堵塞的水沟进行清理,对市场周边乱摆乱卖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使各乡镇的市场容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该市还率先启动“城乡清洁工程”问责制,处理了一批执行不力、作风拖拉的干部,深受群众好评。
记者感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关键是“管”,如果管得不严,既影响群众的生活,又影响政府的形象。贺州市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整改,坚持用好作风和高效能做好工作,给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广场秩序好 市民开心笑
节日的灵峰广场,热闹非凡。10月5日中午,记者漫步广场,迎面拂来的是一股清爽的微风。广场上干干净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果皮纸屑、饮料瓶悄然消失。市民、游客汇集这里,或休闲、或观光,好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画面。
聊起灵峰广场的变化,正在悠闲散步的韦东民老人打开话闸,“今年国庆节的广场,与往年大不一样。在广场上摆摊叫卖的现象不见了,垃圾没有了,噪音没有了,整个广场变宽、变靓了……”
站在一旁的王女士也凑过来道,“以前有人在广场旁边摆烧烤摊,卖小吃,弄得满地都是油污和垃圾,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就摔倒。经过整治之后,地干净了,空气也清新了。我早晚都到广场走一走,感觉特别好。”
刚刚把果皮丢进垃圾桶、年仅6岁的小杨阳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妈妈告诉我,不能乱丢垃圾,要爱护环境。”他身边的妈妈在补充,“广场周边设立垃圾桶之后,丢垃圾方便了。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很有必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城管人员告诉记者,“放假这几天,我们都没有休息过,天天都在执勤,日夜维护广场秩序。每每看到市民游客玩得开心的样子,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深度背景:灵峰广场原来管理欠到位,环境不够理想。在“城乡清洁工程”中,贺州市政管理部门对灵峰广场进行大整治。先后多次组织上千人的清洁行动,彻底清扫了灵峰广场、贺江花园等处的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和卫生死角,取缔了流动摊点,拆除了违章建筑,恢复了广场的休闲观光功能。同时重新制订了管理规定,按标准配齐了果皮箱,统一规范了广场内照相摊的管理,增加了卫生监督员和清扫保洁员,实行每天三班倒18小时保洁工作制。整治后的灵峰广场草木葱茏、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记者感言:广场是一个城市的门面,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既然花巨资建立起一个广场,就应该管理好、维护好,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休闲、观光等功能,造福于民。(吴家跃 李军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