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广西在都安、大化、隆安、天等、马山五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石山区开展了顺应民心、贴近民情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16.25亿元的投入将从根本上改变五个县自然条件恶劣的现状。
近日,记者专程来到大会战主战场之一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亲眼目睹了这项德政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共同建造美好家园
大化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目前,全县有103个村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村,占全县156个村的66.1%。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给大化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委书记吴秀永说:“我们在倍感鼓舞和振奋的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让乡亲们从大会战中得到实惠。”
大化县很快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人大主任、县长、政协主席为指挥长的会战指挥部,确定了四个负责制和六项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责任追究制随之融入会战之中,确保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采访中,一个修路夫妻的故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弄荣屯村民韦桂现1994年以来一直在广东采石场做爆破工作,收入不错。当他得知大会战项目之一的屯级路要修过家门口时,二话不说,立马返乡要求参加爆破技术培训,在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爆破证》后,便赶到了工地上。没几天,与他一起干活的另外两人因无法忍受又脏又累的钻眼放炮活儿走了。妻子韦美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大胆地拿起风钻机,干脆与老公韦桂现一起吃住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几天。夫妻俩的修路热情感动了很多村民,主动上工地的村民越来越多。
目前,该县已建成27条共长84.4公里的屯级公路,使身处大石山区的6300名乡民行路不再艰难;新建成的1000座沼气池,解决了1000户4000多人生活用气问题;22个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使4720人饮水和饮水安全卫生有了保障……大会战实施仅半年,村民已品尝到了很多实惠。
居住着30多户全瑶族居民的弄腾村弄杰队,地处被称为“穷甲天下”的大化县七百弄乡大山里,由过去的“三难”变成了如今的“三通”(通路、通水、通电),从山外远嫁到这里来的姑娘越来越多。该村的蒙队长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儿媳就是梧州市的。
随着大会战的不断深入,县城也新开发了多个居民小区,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据统计,今年1月~7月,全县生产总值实现9.71亿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元,同比增长22.88%。
让百姓得到真正实惠
广西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开展大会战,使地处大石山区五县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总体上达到或超过全区的平均水平。当记者问到,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作为一把手的信心来源时,吴秀永胸有成竹说:“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有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有全县上下投入会战空前高涨的热情,没有办不成的事。”
下一步,他们将克服劳力不足、资金到位率较低等困难,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同时,他们还将结合作风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按照责任分工的原则和项目建设的实际要求,组织相应的工作队到项目实施的第一线,做到作风在项目建设一线检验、政绩在项目建设一线考核、效能在项目建设一线体现。
谈到大化县在经济发展战略和加快城镇化建设方面最想实现的新突破以及新的追求目标时,吴秀永深情地说:“既然大会战能够造福大石山人民子孙后代,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瑶山,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件事做好。”
他介绍说,近几年来,大化县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较大,继2004年后,2006年又获得“全区县域经济进步奖”。大石山区会战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大化县将乘胜追击,充分利用山区特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力争把县城建设成为河池市的次中心城市,把岩滩镇建设成为全国重点镇,把都阳镇建设成为广西重点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他们将围绕县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东蚕西鱼,南麻北羊”的思路,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构建富裕和谐新大化创造条件。
目前,正倾全县之力投入大会战的大化县项目建设,已进入大提速阶段。本报记者 韦月红 通讯员 李东机 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