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百色城乡面貌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城乡‘五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市政管理局作为这一工程的主要实施部门,更应把这一成果巩固下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更大改善。”市市政管理局局长谢雪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到很欣慰。
谢雪民说,自去年9月以来,我市根据自治区关于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重大工作部署,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梁春禄、市长刘正东和分管副市长谭锡春等领导,经常深入各县(区)进行检查。全市上下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行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全市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成立了 “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以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片区、路段、社区、单位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岗必有责,上岗必守责;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办法,加强监督力度。
二是大力治理城市“五乱”。把管理面覆盖各大街小巷、城中村,确保管理不留死角;清除各种乱搭乱盖的违章建(构)筑物;整治规范农贸市场、集市及其周边环境秩序;清除城市户外非法小广告;绿化、亮化、美化城区。据统计,全市累计出动人员近100万人(次),共清理卫生死角18781处,清运陈年垃圾23.01万吨;整治各种露天市场195个,清理取缔违章占道经营摊点、加工点35562个(次)。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百色中心城区小街、小巷改造60条。“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
三是加大投入,全市累计共投入资金14698.44万元,加强对城市道路、路灯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建设和改善城乡路网、路面、排水沟等环卫基础设施;在中心城区实施“见缝插绿”工程,截至9月底,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5287.5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17623.6平方米;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百色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配套工程、百色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等项目,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市城管部门新增执法人员181人,新配备车辆等工具一批,为扩大市区环境秩序的整治面提供了保证。
四是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7000多间(处),继续实施建筑物的“穿衣戴帽”工程。
如何巩固成果,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谢雪民说,要做好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城区内的街巷受损道路、路灯、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复。围绕创建国家旅游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绿化档次;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城北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江南区路网绿化、亮化项目,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实现长效管理。继续坚持明暗督查,保持“城乡清洁工程”良好态势;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城镇群景观工程,把百里文明河谷城镇群建设打造成样板性工程;实施“创建文明县城(区)、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乡镇、创建文明村、屯、户、创建文明样板路和平安大道、创建文明右江河道、创建文明风景区(点)”的“七大创建”工程,推动“城乡清洁工程”和百里文明河谷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李 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