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狠抓“七项”活动 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阳朔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系列活动小结
2007/11/20 11:36:06   来源:广西建设网
【字体:  】【颜色: 绿 】 

    自10月1日以来,阳朔县按照区市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及《桂林市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系列活动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本县实际,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下发了朔办发[2007]111号《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积极参与开展深化拓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个多月来,阳朔县主要通过开展“七项”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了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阳朔县继续加大常规宣传工作,重点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加大宣传攻势,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一次城乡清洁工程大讨论活动。教育局、农业局等46个单位共1300多人次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大讨论46次,提出占道经营、工地乱象等八方面问题900多个,提出意见和建议400多条。二是举办一次城乡清洁工程演讲比赛活动。各乡镇、教育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单位共举办“城乡清洁工程”演讲比赛15次,11月12日,阳朔县在人武部举办了以“我为创建全区最清洁、最美丽的城市添砖加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县领导黄燕、周理胜、邬延勇到场观看了比赛,全县各单位选派的27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地角逐,白沙镇选手莫玉华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8名。三是举办一次有奖征文比赛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有奖征文比赛,至11月6日止,共收集征文86篇,征文《我们的“城乡清洁工程”不缺啥》、《努力做好“城乡清洁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获得了一等奖,还评选出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8名。四是开展一项主题实践活动。如团县委策划了“阳朔青年学生志愿者‘十一黄金周’争当城乡清洁工程宣传使者”活动,文体局开展了干部职工做“市容市貌清洁监督员”活动,教育局举办了“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为母亲河洗脸”、“争当城乡清洁小卫士”活动等等,据统计,全县共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200余次。五是开展一次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出一个“金点子”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共收到“金点子” 5000多条,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3名。六是组建一支“市容市貌监督员”队伍活动。按照《阳朔县四家班子领导、各部门联系治理“五乱”工作责任制》,各单位派出一定干部职工,佩戴“城乡清洁监督员”红袖套,到各责任区对市容市貌的维护进行监督,维护秩序。通过开展“六个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全县城乡容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开展桂阳公路沿线大整治活动,抓好公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启动桂阳公路沿线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房屋立面改造、道路硬化、停车场、集镇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按规划启动了白沙、葡萄两镇集镇段、石马圆盘至荆垭路、石马圆盘至农机校人行道的建设,通过紧锣密鼓的施工,现在人行道的建设已进入尾声,正进一步进行绿化和美化,集镇原有人行道路段的人行道及花圃改造工作已顺利展开。同时,公路沿线各节点的整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是加大对“五乱”的整治。一个多月来,对公路沿线棚厂、守果厂等违章建筑及乱搭乱盖的拆除基本完成,集镇290多户立面改造任务已完成90%,并启动部分节点的立面改造工作;针对柿饼晒制、销售季节的到来,采取统一制作临时摆卖摊点交给村民使用,基本避免了柿饼摊乱摆乱搭的“五乱”反弹现象;针对车辆乱停放问题,白沙、葡萄城管中队每天均安排一个小组对交叉路口、市场停车进行管理,新添置110个垃圾桶已投入使用;集镇段划定停车线近900米长(约180个车位),集镇街道大小机动车辆停放基本规范。同时开展对工业集中区和沿路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整治。  

    三、开展漓江五乱大整治活动,营造优美山水风光  

    一是加大码头整治。经过交通、工商和城管大队一段时间以来的齐抓共管,龙头山及水东门旅游码头的环境卫生每天都有保洁员进行全天候保洁,工艺品摊点基本都能按划定区域规范摆放,码头范围内无乱搭乱建现象。其他客流量较大的乡镇码头,也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乡镇派出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清扫,基本没有脏、乱、差的现象。  

    二是打击漓江竹排非法载客、非法营运、飞钩挂船行为。县交通局把打击船舶非法营运作为工作重点,10月1日以来,每天都派出10多名稽查人员和2艘工作艇,在漓江上进行流动稽查,并对重点航段进行重点监管,共查获非法营运船舶3艘。同时整合交通、海事、渔政等部门力量对竹排非法载客、飞钩挂船等现象开展整治。  

    三是整治漓江徒步游沿线非法营运、摊点乱摆。县交通局派出共50多人和3艘工作船对非法营运、漓江沿线乱摆摊点、乱搭乱建现象进行了整治。确保东盟博览会期间漓江水路运输安全,营造了优美的环境。  

    四是拆除和整理网箱、浮网。从阳朔大桥头往上至杨堤辖区漓江河段共有网箱10个(其中阳朔大桥头2个,古座塘4个,杨堤1个,桃源3个)。水产畜牧兽医局派出20名执法人员、车辆3部与阳朔镇、兴坪镇、杨堤乡政府及公安局等有关部门人员一道,对漓江河段网箱养鱼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大整治。对阳朔大桥头河段的2个网箱全部拆除;其余河段的8个网箱将其网箱上的搭盖物全部进行了拆除,并将网箱摆放整齐,避开航道;同时,对阳朔境内漓江上的所有浮网全部进行了拆除,从而消除了影响漓江自然景观的不良现象。  

    五是严厉打击漓江河段违法捕鱼行为。对在漓江上违法电鱼、捕鱼行为进行坚决查处。一个多月来,共收缴违法捕鱼的地笼13000米,并依法进行焚烧销毁处理。此外,为维护“两会一节”期间的漓江航道安全,渔政执法人员共出动68人次,查获非法电鱼人员9人,立案3起,收缴“三无”渔艇2艘,竹排2张,电瓶15块,电鱼机头14块,货值1.5万元,罚没款2800元。  

    通过对漓江两岸沿线“五乱”的整治,消除了影响漓江自然景观的不良现象,使优美的漓江山水与“中国最美的地方”、“广西最美的河流”美誉相和谐。  

    四、开展示范街、示范社区、示范路、示范市场、示范村创建活动,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工作  

    1、结合示范街、示范社区、示范路、示范市场、示范村创建工作和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工作,制定了《阳朔县西街争创“区城乡清洁工程星级街”整治工作安排表》、《阳朔县阳朔镇莲峰社区争创“区城乡清洁工程星级社区”整治工作安排表》、《阳朔县城蟠桃路全线禁止停放一切车辆整治方案》、《阳朔县城蟠桃路临街店铺户外广告标牌整治方案》、《严管重罚,加强监察执法彻底治理“五乱”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高标准地对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进行整治,同时对影响美观的管线、户外广告标牌、房屋立面清洁、路灯及标志标识进行了大清理,使西街、莲峰社区、蟠桃路争创区星级街、星级社区、星级街实力明显增强,为阳朔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奠定了基础。  

    2、为切实把城乡清洁工程向乡村延伸和拓展,阳朔县专门组织清洁办人员和各乡镇分管领导到部分乡村进行了调研,并研究把城乡清洁工程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每个乡镇选出1——3个示范村进行重点建设和整治;第二步进一步延伸到公路沿线及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屯;第三步辐射到全县各个乡村。目前第一步主要是重点抓好示范村屯的环境整治,以此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在全县农村全面铺开“城乡清洁工程”,使农村生活、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认真落实卫生清扫日制度,坚持以硬化,净化道路为重点,积极组织群众平整村路、构筑、疏通村边沟渠,大力倡导排水沟以暗沟代替明沟,清除住宅、庭院、道路周围的垃圾,使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二是利用乡村文化站,农民夜校等教育阵地,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卫生知识,传递健康信息,积极弘扬健康文化,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地投入到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农民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讲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培育新型农民;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拆除乱搭乱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整齐、整洁、卫生的新农村。  

    五、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专业队伍建设活动,打造强有力工作队伍。  

    一是充实城管和环卫队伍,构建城乡清洁工程坚实堡垒。成立了白沙镇城管中队(有队员10人)和葡萄镇城管中队(有队员8人),进一步加大了对集镇和桂阳公路沿线的管理监察力度。   
   
    二是成立专职队伍,构建城乡清洁工程防护墙。针对白沙镇整治建设任务重的情况,县里专门派出了由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20名领导干部组成的工作组给予增援;投入10万元,从环境卫生管理站人员中抽调10名队员成立环卫执法专门队伍——县城环卫监察执法中队,加大对县城范围内巡回监察,对乱丢果皮纸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按照《条例》予以20-500元的处罚,强化广大市民的市容环保意识,确保容貌整洁。  

    通过打造专业队伍,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城乡面貌市容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  

    六、开展城镇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活动,改善交通秩序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镇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得到长足进步,初步解决了该县交通管理中的马路市场、三轮车载客、交通堵塞三大难题。首先,针对县城停车场所偏少、停车位数量有限、大量旅游车辆停车难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阳朔著名旅游城市的形象,在不影响阳朔县城旅游自然风貌的前提下,阳朔县政府在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同时,一方面投入160多万元新建并启用了阳朔公园旅游停车场、龙脊山停车场和中心广场停车场三大停车场,共新增停车位1100个,并在县城新增禁停牌60块,永久性批示牌18块,临时性批示牌20块,进一步完善了县城交通标志、标线。另一方面,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又新引进50台小型公共客车,使县城三轮车随意拉客、乱停乱放现象已经得到全面清理。其次,阳朔县为打造良好的市容市貌,把桂阳公路沿线整治作为治理的重点,先后对白沙、葡萄两镇集镇人行道进行了硬化和亮化。  

    七、开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活动,加强长效管理  

    阳朔县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结合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经验中推广,形成了有效地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了阳朔县四家班子领导、各部门联系治理“五乱”工作责任制。明确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乡镇、街道、社区,加强对乡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指导。如县委书记谭峰、县长唐天生等县四家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到白沙、葡萄等乡镇和景点景区现场办公、检查指导。同时县四家班子领导还亲自带队,通过发放“城乡清洁监督员”红袖套,组织了干部职工上万人次到责任街区和挂点乡镇,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治理占道经营等不良行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县城主次街道、集镇基本实现了常规化管理。  

    二是制定和实行了阳朔镇社区分片包干负责制度和周五(清洁日)大扫除制度。开展了“万人清理百街(巷)”大行动,由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县(中、区)直单位负责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每周五对责任片区进行大扫除,彻底清理小街小巷、单位宿舍、居住小区与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  
三是设立“城乡清洁工程”效能监督台,由县作风效能办根据县清洁办的督查意见,在《今日阳朔》和县有线电视台上对每周城乡清洁工程做得最差的三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利用舆论压力,增加各单位落实责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四是白沙镇、葡萄镇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根据公路沿线高标准的整治要求,采取分段、分节点方式,实行定人定责,实施长效管理机制,使各节点的整治改造工程得以全面实施并得到有效巩固。  

    阳朔县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系列活动中,通过开展七项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了城乡清洁工程深化拓展,城市文化品味明显提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沿江、沿河、沿路及县城、集镇主次干道有碍市容观瞻的违章、乱搭盖建筑基本拆除,临街建筑错落有致;户外广告规范、整洁亮丽,牌匾标识规范有序,整个市容市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二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投入10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县城公交系统,增加公交电瓶车55辆,在设立公交线路11条覆盖了县城主次干道。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扼制,交通标示明显,城市交通拥堵、人车混杂、通行困难的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全县交通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三是经营秩序明显改善。通过整治,“牛皮癣”、小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点等破坏城市形象的顽症得到根本改善,商业经营秩序得到好转。  

    四是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县城、集镇、沿江沿路垃圾“三乱”现象得到有效制止,整洁美观,垃圾死角明显减少。建规部门投入近40万元,购买铁皮波纹围板,对主次街道公路沿线的施工场地按规定进行了围栏作业,工地乱象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五是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阳朔县筹集了2000多万元,在扩大市场容量、公路、人行道建设、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阳朔县城市管理“瓶颈”问题 。①白沙市场、葡萄市场作为示范性农贸市场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有的已启动;白沙、葡萄市场投入资金80万元,已建成钢架大棚4500㎡投入使用,正在施工的3000㎡;投入资金10余万元,已制好市场内小菜摊位的售货架200多个投入使用,尚有200余个在制作中;投入共7万元硬化地面2000㎡。市场的秩序、卫生管理得到加强,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场卫生方面能保证地面清洁,垃圾不落地,做到随产随清。②加大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县城供水主管网2000多米的改造任务及白沙镇集镇补水项目。③加大了县城及各主要旅游通道的亮化、绿化和美化力度。完成了阳朔镇东岭社区、桂阳公路沿线及县城各主要街道1000多户“竹筒房”立面改造的90%;白沙、葡萄两镇集镇段、石马圆盘至荆垭路、石马圆盘至农机校人行道的建设已接近尾声。④加大了城乡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力度。白沙镇高田村、福利镇枫林村等城乡清洁工程“示范村”正在抓紧建设。  



(供稿:阳朔县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