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清洁工程,就该有破有立、有拆有建,重在为民谋利……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使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使整个社会更加繁荣稳定。”不久前,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督察组负责人在雁山区督察时讲的一番话,可以说是对雁山区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为民谋利最好的评价。的确,雁山区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心系群众利益,并为此采取的一系列便民、助民和惠民措施,深得辖区群众的称赞,以下的几件事情便可说明。
清洁工程照做雁山西瓜照卖
桂阳公路雁山镇路段历来是村民们沿街摆卖瓜果的场所,尤其夏季瓜果集中上市的时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前,每到瓜果大量上市,这一带便成了卫生和交通秩序的“五乱”之地,不仅政府主管部门头痛,过往汽车和游客也怨声载道。过去曾因“疏”、“堵”处置不当,引发过干群矛盾。
在城乡清洁工程中,如何做好“疏”、“堵”结合,不致于引发新的矛盾,雁山区党委、政府对此下了功夫。他们采取了“加大市容城管监督力度,尽力做好疏导,保障农民利益”的做法。他们特事特办,在雁山镇街道南端另辟了一个瓜市作为辅助市场,专供瓜农销售西瓜,并破例允许瓜农将瓜果摆放到桂阳公路两侧销售。与此同时,严格要求瓜农搞好卫生,摆放整齐、规范,严禁叫卖兜售。除此之外,为了营造一个较好的销售环境,他们将原来的猪花市场改造成临时停车场,允许过往的公共汽车和旅游客车停车购物。
便民助民惠民的做法,不仅得到上级部门的赞扬,更得到村民的拥护。罗安村瓜农秦二喜说,雁山镇西瓜产量大,光靠本地购买是不行的,还得利用旅游通道的优势来“消化”。城乡清洁工程开始后,我们担心没有固定市场,政府又不让我们摆卖,西瓜因此而烂掉。谁知政府想得这么周到,现在环境卫生好了,西瓜照样卖。秦二喜的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瓜农的心声。现在进入雁山镇路段,满街瓜果飘香,市场井然有序。清早,瓜农把自家种植的桃、李、梨、柑等水果运到公路旁的农贸市场摆摊出售。公路两侧少量的瓜农在整齐地堆放着西瓜,横看成条纵看成块,光鲜干净,引来无数游客品尝购买。
流动摊点拆除固定摊点弥补
由于旅游景点大量游客光顾,雁山辖区内的雁山镇、大埠乡以及草坪回族乡流动摊点问题一直是整治的难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区委、区政府提出“引摊入市”解决办法,各乡镇积极响应,投入资金新建交易网点,使得多年来“久治不愈”难题迎刃而解。
雁山镇首先在猪花市场旁设置了一个季节性的瓜市,缓解了西瓜无场地摆卖的问题。草坪回族乡利用停车场新建的商业街,疏导流动摊贩进入其中。大埠乡在愚自乐园景区门前新建的商业棚,让流动摊贩有市可入。地处雁山镇周家村的大学园区,旅专新校区征用了周家村1600亩之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失地农民产业转移发生困难,摆流动摊点自然形成。一方面失地农民需要谋生之道,另一方面学校为维护周边环境和教育秩序则经常驱赶流动摆摊者,由此引发学校与村民的矛盾。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后,该区领导多次出面与学校协商,校方同意从学校商业街让出一定数量的摊位给失地村民。今年春节后,周家村10多名流动摊点从业群众搬进了商业街,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矛盾顿时化解。村民们逢人就说,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被人驱赶了,感谢政府一心为我们着想。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不仅要调整、完善和优化环境,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更加先进、更加现代的城乡生产生活管理体系,更要注重建立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行更加人性化的政府管理,使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使整个社会更加繁荣稳定。这也许就是我们追求的高境界。(胡森林 郭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