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近日下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全面实现“136”“六年大变化”的实施意见》勾画了南宁“六年大变化”的美景,明确了南宁市将在未来3年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全面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六年大变化”。届时,南宁交通更顺畅,环境更整洁,市容更优美。
南宁市的工作目标是:到2007年,全面实现南宁市城市建设管理“136”的“六年大变化”目标。城市开发建设加强市场化运作,城市管理实现长效管理;拉开中心城市的框架,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型的“中国绿城”形象初步凸现,重点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初步建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首府城市,力争实现“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的目标。
未来3年,南宁市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将凸现几大亮点:
亮点一:建成三津—蒲庙的堤路园工程
在城市规划上,将按照形成“以邕江为轴心,完善西扩,决意东进,南北两翼扩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抓好城市总体规划。
建成三津—蒲庙的堤路园工程。建设完善邕江两岸城市道路及滨河绿地景观,把“园”做大、做精、做美,以“园”提升“堤”和“路”的品位和档次,带动沿江经济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继续加快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东盟商务城、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以及广东商业街、香港街、澳门街等项目建设。
亮点二:形成4环8条对外放射道路
抓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连接中心城市与县城、县域的公路,打造大南宁“一小时交通圈”,从而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坚持“打通断头路,形成环通道,建设主轴路,形成放射线”的思路,建设中心城区“五横三纵四环”的城市主干路网系统,建设友爱南路延长线、五一路、园湖北路延长线、南湖隧道等各项目,形成4环8条对外放射道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城市交通主干道路网络的建设;建设2条市区至蒲庙的交通干道,加强主城与邕宁副城的交通联系;完成邕江两岸的交通联系,发挥堤路园经济带动作用;建设中华—园湖立交、园湖—民主立交、竹溪—青山立交等城市立交桥,改善交通节点;改造一批交通拥堵路口,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有效改善机动车通行状况。
亮点三: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四大工程
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四大工程,保证城市空气、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基本完成3至4条城市内河的治理,完成埌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城市(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全面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实施机动车环保准入制度,推广绿色能源交通;加快市区重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步伐。到2007年实现国家环保示范城市目标,所辖各县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标准,宾阳县黎塘镇、隆安县城厢镇等乡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8%以上。
亮点四:建成全国一流的动物园及一批公园
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扩建动物园,3年内建成全国一流的动物园,使其成为南宁市乃至全广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结合旧城改造实施拆违建绿、拆危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工程,争取“拆一片,美一片”;新建相思湖公园、心圩江公园等一批全市性公园或区域公园,以及一批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主题公园;抓好青秀山、五象岭生态保护工程;结合青秀山、五象岭、邕江、南湖、相思湖、心圩江、朝阳溪、竹排冲等南宁特有的“山、河、湖、溪”自然景观,建设南宁特有的绿城风貌;加快“花花世界”园林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提高南宁市绿化工程苗林自给率。
全面推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至2007年度,完成大部分旧城区主要片区的改造,将旧城区改造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规划建设好一批中高档生态生活园区,深化“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市直管理体制危旧公房改造。
亮点五:实现空中管线规范埋设
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完善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二期工程;新建一批先进高效垃圾中转站,购置一批高科技环卫设施设备。建立道路、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空中管线规范埋设;全面改造建成区排水主干管网,基本实现两污分流;路灯全面实施实效节能;完成公交场站建设,全面完成客运、货运站的外迁。建成三津水厂,加强城市灯光亮化工程建设。建设完善100栋高层楼宇的灯光亮化工程,完善“1片(南湖片区)、3路(民族大道、江南路、大学路)、7圈(竹溪立交、五象广场、民生广场、南湖广场、民族广场、西园转盘、火车站广场)”的亮化工程。建成以新华街、人民路、民族大道为轴心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