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俺村由市城建局环卫处统一管理以来,村里的草堆、粪堆、垃圾堆都看不见了,村庄道路也干净了,环境更好了。”这是笔者在莱西市沙旺庄水集街道办事处采访时,退休老干部张维廷说的话。
是什么令莱西城中村的环境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管理规范化
2005年莱西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城区28个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纳入市城建局环卫处统一管理,管理费用由各街道办事处按标准统一收取上缴市财政,然后由财政按时拨付给环卫处,以确保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更加到位。
他们接管后,碰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村中“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他们根据各村人口、周边环境、居民条件等综合情况,拆除了290多个露天垃圾场(点),按规划在村庄主要路口、人口密集区设置了1932个密封式环保塑料垃圾桶和256个铁制垃圾箱,并安排专人对所设环卫设施每周进行两次清洗保养,保证了环卫设施的完好率。
当前,令莱西城中村居民高兴的事发生了——13979户城中村居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难过日子,28个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作业精细化
莱西城建环卫处李德奎主任说:“头遍必须在早上7点前扫完,从8点开始巡回保洁,保持路面清洁,下午3点前完成第二遍普扫任务。”从他的话语中反映出莱西城建在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从严管理和精细之处。
为改变原来城中村环境脏乱问题,他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子。在道路保洁方面实行“四定一保”制度,即:定人员、定面积、定标准、定奖罚、保质量,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将任务、质量、标准、要求等落实到队、组和个人,严格按照地方标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规范作业。坚持“一日两普扫,全天上岗保洁”,做到路面、路沿石、人行道和雨箅子等管理范围之内的区域清洁干净,确保保洁率达到100%。
对垃圾清运队采取定人员、定费用、定区域、定时间、定标准、定奖罚的“六定”管理方法,将垃圾区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按照“车走地净、车动盖蓬、垃圾容器内外净,运输途中不超载、无撒漏”的标准严格要求,确保村庄生活垃圾达到日产日清无积存,切实解决了过去“村中三大堆,刮风满天飞”的脏乱差卫生状况。
监督联动化
“有一次,管理人员陈某脱岗,分管区域内保洁队员没有按时完成清扫任务,而陈某又未及时检查到,被我们环卫处督查人员发现后,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分别给予保洁员、管理队员、管理队长和分管副主任罚款处罚,并在全处进行了通报批评。”莱西城建环卫处督查室负责人介绍说。
为充分调动城中村环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莱西城建环卫处上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行“三级联动”管理制度,即:城中村管理人员分片分区域每日进行不定次检查,分管队长每日不定时抽查,环卫督查室人员跟踪督查,凡发现工作不达标、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处罚,从当月工资中兑现。
通过实行“三级联动管理法”,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查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综合管理网络,切实解决了管理断层、各行其是现象,加快了城中村与城区主次干道的接轨步伐。(谢炳波 李德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