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重庆市江津区全力改善人居环境成效显著


2007/12/13 11:22:1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在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中,重庆市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建设。10余年来,该区在综合整治长江滨江路人居环境工作中,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城市绿化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三大目标,实现了生态、绿化、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江津是开国元勋聂荣臻的故乡,长江流经境内127公里。江津城区三面环水,沿江地带以前洪水肆虐,污水横溢,人居环境恶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江津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滨江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改变沿江地貌,造福百姓。该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市政、城建、水利、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行动迅速。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贷款建堤造地,土地增值出让。坚持以堤带路为主线,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彰显城市绿化与历史文化,集休闲、餐饮、房地产开发等于一体,同步完善交通网络、改造旧城、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沿线景观。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长10公里、投资7.5亿元的滨江路终于建成。滨江路面标高198~199.5米,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建设。滨江路景观大道宽30米,11条纵向道路与旧城道路相连。3个水运码头形成水、陆交通体系。沿江绿化带宽20米,占地350多亩,绿地率40.1%、绿化覆盖率60%,8个公园和广场点缀其间。沿线陈独秀墓旧址、聂荣臻元帅母校旧址及其陈列馆、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藏联阁、莲花石枯水位题刻、奎星楼等人文景观得到保护。还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风格迥异的景观灯饰。拆除危旧房30万平方米,新建房屋650万平方米。投入2.1亿元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城市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日产日清。 

  江津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的“万里长江第一路”——江津滨江路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有“绿色滨江”、“文化滨江”、“休闲滨江”、“美食滨江”之称的滨江路,正发挥着巨大的范例效应:一是改善了人居环境。消除了洪涝灾害,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滨江路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首选之地。连续9年开展以“滨江之夏”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品牌,曾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正面报道。二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项目年均防洪效益1.2亿元,带动了房地产、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吸纳1万多人就业,年创税上亿元。三是提升了城市形象。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均为100%%。江津区连续数年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成功创建“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江津滨江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引了远近30多个省、市、区、县组团参观考察。 

  目前,江津区长江滨江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向建设部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申报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申报小组,制定了申报实施方案,相关申报材料已按时上报建设部。(郑建苹 张妍)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