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设立了近一年的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顺利搬迁。这标志着全州县逐步取缔县城马路市场工作又迈出了一大步。
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是在今年年初,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开展县城市容综合整治工作之时,全州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再三研究,考虑到恢复民主路、广安路步行街功能以及城中市场的正在建设中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城乡清洁工程”和县城市容综合整治的大局出发,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前提下,作出了在滨江路三期设立临时市场,先将民主路、广安路步行街马路市场搬迁到滨江路三期,待城中市场建成后再实施搬迁的重大决策。
2007年5月18日,市“城乡清洁工程”驻全州督察组向我县下发了取消滨江路临时市场的督察整改通知书。指出滨江路临时市场存在“脏、乱、差”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县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并明确了由县市场服务管理中心、工商局、建设局按照各自职责进行严格管理,细化了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做到督察组满意,群众满意。对于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的取消,县委、县政府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并慎重向市督察组提交了暂缓取消的请求,市督察组经过认真研究,同意了我县暂缓取消滨江路临时市场的请求,并要求我县及时部署,落实部门责任,抓好市场的管理。
11月份,城中市场建成,并将于12月份投入使用,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搬迁条件基本成熟。就临时市场的搬迁问题,县委、政府领导组织有关单位召开会议,指示一定要按照市“城乡清洁工程”驻全州督察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恢复滨江路休闲功能的强烈愿望,在2007年 12月19日前完成市场的搬迁,并要求将城中市场管理成全县的示范市场。
为做好临时市场的搬迁工作。全州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艳多次组织县城市容综合整治办(以下简称整治办)、工商局、市场服务管理中心、公安局、经贸局、交警大队等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安排和部署市场搬迁工作事宜,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艳为指挥长,县整治办主任、建设局局长蒋向荣、副主任、建设局副局长蒋标云为副指挥长的搬迁工作指挥小组,由县整治办牵头,具体负责市场的搬迁工作。县整治办领导就市场搬迁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搬迁工作方案。
11月底至12月初,县整治办对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现有摊点进行了统计和调查摸底。据统计,共有百货、蔬菜、干货、水产、禽畜、肉类等固定摊点267个,批发、零售、农民自产农产品等零散摊点300多个。县工商局对城中市场、板桥头市场、东门市场、湘山小筑市场、综合大市场等市场的划行规市工作进行合理指导,通过划行规市,上述市场有大量的闲置摊位。另外,菱角塘综合市场有许多的门面可以容纳各行业摊点,并给出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经营者。通过前期调查摸底和划行规市工作,认为县城内现有的市场闲置摊位完全可以消化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的所有摊点。
12月15日,县整治办会同县工商局向临时市场的摊点业主发放了限期搬迁通知,告知广大市民和个体户搬迁时间和有关事项,并散发县城内各市场现有闲置摊位数量及市场开办或经营者的联系电话、《桂林市集贸市场管理规范》(试行)摘要内容等资料,使各摊点经营业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搬迁时,由个体户自主选择市场。并将通知、资料和告示在各路口张贴,还打出了“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12月19日搬迁”的横幅标语。12月18日凌晨2:00起,县整治办副主任、建设局副局长蒋标云带领县城建监察大队大队长刘红云、县环卫所所长夏基良等人对深夜在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批发、零售农产品的商贩和农民发放通知。由于前期宣传动员和准备工作到位,为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
18日上午9时,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艳还深入滨江路三期临时市场和其他市场进行了巡查。10:00,曾副县长组织县整治办、工商局、市场服务管理中心、公安局、经贸局、交警大队等相关单位召开会议,周密部署了12月19日的搬迁行动。
19日凌晨2:00开始,县政府组织整治办、工商局、市场服务管理中心、公安局、经贸局、交警大队等相关单位60余人,实施搬迁行动,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艳亲临一线指挥。至凌晨7:30分,所有摊点全部搬迁完毕。8:00起,县整治办组织环卫工人和农民工10人,出动运输车1辆,铲车1辆,洒水车1辆,对滨江路三期全面进行了清扫和清洗,清理垃圾、石头等2车。并组织工作人员自12月19日起每天凌晨3:00至晚上6:00轮流值班,告知市民群众到市场内买菜、购物,引导商贩、个体户和农民到市场内经营、销售。
滨江路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整洁,全州县整治办将继续巩固整治工作成果,加强滨江路三期、步行街的管理及县城内各市场周边的重点整治,严防反弹。县建设局将还对滨江路的路灯、绿化带等市政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进行完善。不日,一条全新滨江路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