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最近,在古称“龚州”的平南县大地上,听得最多的是一个字:“变”。环城路东段、桥北路、汽车站路段的花基正被葱茏的生命之绿所代替,福建茶、黄金叶、大叶草、红桑新叶等花草争奇斗艳;原来旧街道的电线“蜘蛛网”不见了,过去由于不少部门施工出现的洼洼坑坑街道,如今已铺上沥青,平整又干净;街道两旁统一铺上彩砖、店铺整齐,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的现象极少了……平南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莫亦翔深情地说:“加强城镇建设工作,做好市容市貌综合治理,有利于城市树形象,企业增商机,百姓得实惠,党和政府增威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县委、县政府要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努力创建广西文明城市先进县,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推进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该县请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城区江滨小区、瑞雁小区、乌江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3年来,平南县共投入3486万元重点加强城区道路建设,完成了环城路口西段城区道路硬化等工程;每年开工建设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其中河南水厂已于2004年11月8日投入使用;江滨路防洪堤工程、瑞雁小区、安泰阳光住宅小区、乌江综合区、燕湖商业广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正在加紧规划施工。投资1380万元的瑞雁大道和投资1500万元的龚州大道路基工程项目均已完成了路基平整填土工作,还改造硬化了城区主要街道、广场,改造维修排污管道……县城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平南县委、县政府认为:创建文明城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而又有条件办的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得到实惠。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特别是寻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的是改善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功能,这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先决条件。
决策者的思路很明确,群众生产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于是,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
2004年11月,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规模空前的平南县城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拉开序幕。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从工商、交警、交通、城建等相关部门抽调83名干部组成了平南县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机构,全力抓好该项工作。
过去,城西街、城湖路一带的违章烧烤摊、夜宵摊档,环城路边的鸡鸭批发市场,以及兴平路的废旧用品摊点等,这些非法集市成为扰民的“马路市场”,它们堵塞交通、污染环境、妨害市容秩序,市民反映强烈。为了还市民一个文明的环境,去年11月,市容市貌综治办的执法人员依法对违章的“马路市场”进行拆除,全部搬到指定地方进行经营,形成了有60多家饮食摊点组成的特色美食一条街。另外,该县的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近日即将使用,大大方便了群众,群众赞不绝口!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几乎是所有欠发达县城的一个通病,特别是平南城区,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现象前段时间尤为突出。为此,该县张贴《平南城区市容市貌综治开展“门前三包”活动的通告》,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每个晚上的电视新闻都有市容市貌综治内容,使综治工作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支持。城区违章乱搭乱建达132间,除了极少数强制拆除之外,大部分户主自行拆除;两个多月来共依法处罚了乱丢垃圾等不讲卫生行为达247户;还清除了广场等地一大批“牛皮癣”和占道摆放的广告牌78块,净化了城区环境。
为打好这场硬仗,该县投资了200万元整治城区街道市政设施,以街道、人行道整治为主,人行道统一标准,统一铺设地板砖,重点整治雅塘街和城西街明珠楼至县政府、城湖路风柜口段街道,改造了城湖路、环城路段的路灯。这次城区市容市貌的治理,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电信、电力、广电、铁通等单位很快拆除了被群众称为旧城区“蜘蛛网”的56条电线杆;县林业局、建设局等一批单位纷纷捐款作为城区绿化的资金;一批民营企业家也慷慨解囊为绿化城区捐资,全县城区所需绿化经费120.758万元很快落实到位,为城区绿化打下了基础。县团委组织了500多名青年志愿者到中心广场进行清洁卫生。这次治理“脏乱差”也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既把本来就是公众的共享空间还给公众,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又提高了市民们参与管理的责任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开展街道两旁铺设彩砖工程中,许多居民响应号召,打破传统观念,自己动手清理楼道卫生。许多市民还纷纷写信或打电话,主动为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检举违反管理规定的不良行为。 平南县城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成果喜人,这次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旧城区改造、小区违章建筑和违章摊点的集中整治等行为,收到了明显效果。(宋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