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寒冬季节,但是藤县南镇马地村三桥屯老人梁飞华的心里却是暖烘烘的。就在不久前,他告别住了十多年的烂草房,搬进了新建的红砖房。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村委帮建的,6月份建地脚,9月初一建成,有党有国家支持,全部都是新的了,高兴啊!”
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是去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了落实这项民生工程,梧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实施方案,组织专门人力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440户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并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同时,按每户财政补助5000元的标准,将建房资金发放到各建房贫困户,使项目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梧州市扶贫办主任李德熙说:
“为了这400多家茅草房改造。我们同村干反复去了几次,征求意见,公示和选址,做了大量工作。”
在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梧州市的县、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建房户选好建房地点,同时发动群众给这些贫困户赞助砖、沙石、木料等建材,免费帮助运输建材和建房,以减少他们建房的费用。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年梧州市共投入资金146.67万元实施的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并于最近通过了市本级的检查验收,使得全市440户农村茅草困难户全部喜迁新居。
编后话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提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千百年来人们为之而努力。现在尽管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但农村“茅草房”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消灭茅草房,让住茅草房的群众住上新的楼房、瓦房,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不仅是祖祖辈辈居住茅草房农民的热切盼望,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梧州市解决农村茅草房问题的成功经验就是领导高度重视,财政加大投入。我们热切盼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梧州市的经验,把茅草房改造作为民心工程做好做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讯员黄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