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政府下发通报,授予临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2005-2007)”称号,以表彰该市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所做出的努力。三年的综合整治,临沂市按照“依托大水源,建设大水城,形成大水网,开通大水运”的思路,超前策划建设“大水城”,如今,“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大水城”已初具雏形。
“一水七系”奠定“大水城”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决定搭建“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五片、组团开发”的滨水生态城框架。
打造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该市已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在沂河、祊河上建设李庄、刘家道口、小埠东、桃园、柳杭、角沂、花园、小葛庄等8座拦水坝;市建设局在城市建设中对柳青河、涑河、李公河、陷泥河、青龙河等河道实施雨污分流,层层拦蓄,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使河网贯通,河水变青,既能防洪除涝,又能为城供水提供水源保障,工程全部竣工后,城区将形成长166.4公里,面积50.6平方公里,一次蓄水量达1.62亿立方米的水体。
一道景观坝拦出沂蒙湖
自2003年以来,该市以“保护、开发、利用沂河”为指导,确定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五片、组团发展”的整体思路,以临沂城的七条内河和城市道路为骨架,投巨资开展了打造特色、塑造景观、营造环境的大水城、大园林、大绿化建设。
目前,滨河景区已在沂河上建设了小埠东、桃园橡胶坝,使临沂城区段形成回水长度46公里、平均水深3米、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面积40平方公里的内陆沂蒙湖,相当于杭州西湖水面的7倍。2007年10月,沂河柳杭橡胶坝又开工建设,成为临沂市区继小埠东、桃园等橡胶坝之后的第六座橡胶坝。
即将建成的柳杭橡胶坝可一次性蓄水2200万立方米,又可在沂河上增加6.5平方公里的水面,与下游的桃园、角沂、小埠东橡胶坝、刘家道口、李庄拦河闸等连成一体,回水总长度将达到72.3公里,形成46平方公里的水面,蓄水总量达1.53亿立方米。沿河内滩建设的沂蒙广场、凤凰广场、迎宾广场等9大主题广场和缤纷世界、奇石园、石榴园等18个生态园区及36处景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化风光带,沂河正成为承载临沂水城文化的城市名片。
建设以水为魂的宜居城
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打造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是该市致力于打造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临沂市市委书记连承敏在党代会报告中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临沂滨水生态城的框架已经拉开,特色日渐鲜明。在此基础上,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把我市建成以水为魂的最佳宜居城市”。
临沂市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整体思路,又对“水城”建设进行了新一轮科学规划,城区七河水系全部明确功能定位:沂河为城市蓝色中央公园,祊河为城市红色动脉,涑河为城市活力景观轴,陷泥河为城市绿色静脉,柳青河为城市自然生态廊道,青龙河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轴。目前,对穿越市区的沂河、祊河、涑河、青龙河、陷泥河5条内河进行了雨污分流和绿化、美化、亮化及商业开发。
同时,该市持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城乡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如今的临沂城,“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灵动靓丽、朝气蓬勃的沂河,为世人描绘出了江北地区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付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