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南珠”熠熠耀荷城



——写在全市市容“南珠杯”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2008/3/28 14:20:19   来源:贵港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捷报在春天里飞传,喜讯在浔郁大地传递。贵港市捧回了自治区第六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杯,这是贵港市480多万各族人民的骄傲与自豪。闪光的奖杯,辉映出贵港人民奋力拼搏,勇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加大发展力度 提升城市品位

  构建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是贵港市各级领导形成的共识。2005年,我市首次荣获自治区第五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后,市委、市政府更是把争创自治区第六届“南珠杯”活动作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推进贵港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2006年9月份,全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我市把创建洁、齐、美的城市环境,造福市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作为出发点,从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入手,建管并举,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提升城市整体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高标准规划。两年多来,我市高标准地抓好城市规划工作。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规划设计院、广东省城乡规划研究所等一批国内尖端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纷纷被邀请到贵港,为我市科学开发和建设“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南国园林港口城市”作谋划。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我市先后完成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城区近期发展规划、住房建设规划、马草江公园规划、城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解放北路围合地区控制性详规、东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郁江堤园路三位一体工程详规、中山路延伸段周边规划等项规划,为荷城又好又快发展描绘了科学的蓝图。

  大投入建设。按照规划,我市以实施“一江、一湖、一条经济带、五大城区、八大工程”为重点,拉开城市框架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举,举全市之力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步伐。两年多来,市城区建设投入资金10亿多元,开工建设了总长6.8公里的郁江北堤,启动了东湖景区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在市中心城区实施了道路工程、亮化工程、管线工程、高楼工程、住宅工程、环境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新建了迎宾大道、新区一路等城市道路,改造了金港大道、解放路等城市干道,新建与改造道路10多条共45.81公里。完成了城区六个主要入城路口的改造、南江转盘改造、龙山路口改造等道路路口改造,完成了新区供水管网建设与旧区供水管线改造,实施管线下地、人行道铺装、绿化改造,使中心城区景观焕然一新。同时,在迎宾大道、新区二路西延段、中山路等道路和部分居民区道路安装路灯6000多盏,对城区40多个单位和小区新建了夜景灯光工程,城区路灯率达97%以上;对城区200栋楼宇实施夜景灯光亮化建设,让夜幕降临下的贵港城区处处闪耀出现代都市的繁华气派。在城北新区实施的高楼工程,邮政大楼、电信大楼、检察大楼、法院大楼、水利大楼、交通大厦、广场明珠等21幢高楼拔地而起,成为贵港迈向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据统计,近年来,79家企业相继到我市开发房地产业,阳光都市、盛世名门、世纪花园等20多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优雅商住小区,使贵港城区的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随着总投资8500万元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总投资2.4亿元、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的城西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建设,城区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争创全区、全国“园林城市”为目标,2006年,我市组织实施了“爱我贵港,绿化贵港,创建广西园林城市”绿化活动;2007年3月,又全面启动争创“全国园林城市”活动、南山景区争创AAAA景区活动,动工建设规划用地622亩的马草江公园。到2007年底,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9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地率、覆盖率分别为30.5%和36.79%,人均绿地达到10.5平方米以上。

  依法治理,综合管理。2006年,我市在彻底取消机动“三轮车”营运的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建成港湾式候车站60多个,开通城区公交干线12条,投入营运车辆320辆,每年完成客运量约1800万人次,大力发展出租汽车,使贵港城区出租汽车营运车辆从140辆增加到345辆,此外,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市政工程及消防设施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燃气管理等,城市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打造洁齐美环境

  2006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在全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策和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把“城乡清洁工程”打造成为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来抓,以治理“五乱”为重点,全面深入持久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市政府把贵港城区范围152平方公里及县市区辖区,细化为42个责任区,落实了每个责任区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制订了责任管理制度、市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责任区制度、领导干部徒步巡查制度、评比奖励制度、责任状制度、投诉举报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格问责,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使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南珠杯”竞赛活动和“城乡清洁工程”,治理“五乱”由“突击型”向“经常型”,“人治型”向“法治型,“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我市把“城乡清洁工程”与为民办实事工程结合起来,投入2.4亿元资金,新建垃圾中转站8座、公厕30座,在城区街道新安装果皮箱1400多个,在城区主要道路路口新增设了九个三相控制红绿灯,施划停车泊位2000多个;对江北大道、解放路、建设路、南江转盘等5个路口进行渠化改造;投入2000多万元,对中心城区165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拓宽、亮化、绿化改造,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高度称赞。

  在城区环境得到全面治理的同时,我市把“城乡清洁工程”向乡村、集镇拓展和延伸,探索出“村收集、镇运转、县区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出行难”、“用水难”、“改厕难”等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卫生环境。两年来,完成了275个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设,总里程达1173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加快沼气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建设沼气池达10.5万座,入户率达12.4%;投资8000万元,完成了一批农村饮水工程、水利工程,全市累计改厕51.7万座,并在84个新农村试点新建21个休闲公园,139个垃圾池,农村“脏、乱、差”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亮丽城市名片 凸显品牌价值

  高水平规划,大手笔建设,硬手腕治理,带来了全市城乡面貌的大变化。贵港,已由建市初期的农村版农业大市转变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现代都市,成为外来投资者纷纷抢滩的创业乐园。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推出的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行榜,贵港在全国排名第149位,在广西排名第4位。

  栽好梧桐树,凤凰翩翩至。去年,全市新引进合作项目153个,合同投资额142.53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80.7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23.5亿元,续建项目到位资金57.2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个,合同外资额22975万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520万元。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新贵港,这座年轻的地级市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昂首阔步,向具有南国特色的园林港口城市目标迈进。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