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建设生态市 桂林更美好


2005/6/7 9:04:27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6月3日,记者在“创模”指挥部了解到,几年来,开展大规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给桂林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模活动促进桂林市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品位、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树立科学发展观点 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首先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继续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巩固和深化创模成果为契机,进一步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据“创模”指挥部的相关人员介绍说,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今年以来,市委和市政府已逐步推行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在内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绿色GDP(即可持续收入)取代传统的GDP。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规范经济行为和考核经济绩效中去,从生态环境和经济绩效方面,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领域实现有效配置,激励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向无污染(或少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和项目转移。如去年,桂林市以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了《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环保指标调研》课题,并已把环保一票否决制列入考核指标。

     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县(区)大力推行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和实施机制,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清洁生产示范。桂林市将通过积极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鼓励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建立环境友好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城镇等三大途径,推行循环经济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国际名城

     建设生态城市是当今世界的先进潮流,是保护好桂林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人居环境,走桂林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按要求,一个城市要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一般则要有三分之二的县成为生态县。目前,桂林市只有恭城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是生态县,其它县与生态县的要求还有一定或较大的距离。由此可见,桂林市下大决心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着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但是,桂林市人民政府已于2004年7月5日以市政[2004]70号文件批准实施《桂林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下一步将依据《规划》中提出的具体目标全面开展建设工作,积极落实好各生态区域的建设任务,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市里决定将花坪和猫儿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集生态保护、科研、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生物多样保护科教基地。同时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和恢复重建工作,开展龙胜滑石矿区废石场生态恢复;全州县雷公岭锰矿区生态恢复等生态环境恢复试点和示范工程,实现到2010年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破坏恢复治理率达到60%的目标。

     此外,桂林市将通过建设资源县八角寨丹霞地貌保护区、桂林奇峰镇峰丛峰林平原地貌保护区、桂林峰丛洼地岩溶坡立谷地地貌保护区等8个新自然保护区,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加强生态物种资源和生物安全管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桂林市根据国家法律,依法禁止任何捕杀、采集、经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并开展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物种的引进管理和风险评价,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现状调查,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侵扰。

     据了解,桂林城市生态保护走的将是保护与建设并重的道路。根据桂林市总体规划要求,以尧山、桂海、芦笛、龙泉四大景区为主体,构筑3条城市景观生态轮廓线。通过各种天然绿地和园林绿地的分隔,使整个城市形成一系列生态组团,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呼应,建设山水城市新形象。按这样的要求,漓江东西沿岸基本上开壁为开放型公共绿地;另将江中的南洲、訾洲和大洲建设成江心公园;东岸虞山桥南北两侧一带辟为低密度旅游设施用地;西岸安新洲及南溪山公园南北两侧辟为高绿化率单位用地。按这样的目标,桂林市将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10年达到12平方米,城区建设用地中的绿地率2010年达到36.98%,城区绿化覆盖率2010年达到42%的目标。

加大农村环保力度 控制化学农业污染

     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将是桂林市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其中必须把控制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来考虑。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地把调整农业结构、扶贫解困、改革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农村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桂林市12县5城区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增加有机肥使用,种地养地结合,减少化肥、农药、植物生长剂的使用量,控制农村生活和农药、化肥生物激素、农膜等化学物质的污染。桂林市已投资1100万元,于今年完成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另计划投资8500万元,于2010年完成桂林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首先在全市5城区农业发展中推广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生产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 为进一步加强桂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管理与执法,加大对环境污染现场的监督检查频率和提高对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及处理能力,加快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还需要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工作,环境监测能力达到国家二级站标准,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和控制系统建设克服薄弱环节,逐步建立有毒、有害危险品黑名单库和应急监测方法检索库,配备应急监测的设备和手段,建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组织和指挥系统,实现环境信息与办公自动化建设。

     针对桂林市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识之士清醒地看到,桂林市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的难度较大,工业污染源的稳定达标排放还要做大量工作;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仍比较严重,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仍在不断加重,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还有待继续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急需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有待进一步落实,环保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仍在探索之中,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仍任重道远。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