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胶州市袁家巷街,正值常州路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小学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从这条小巷走过,“胶州有哪八景?”,“双珠嵌云、胶河澄月、石耳争奇、灵岛浮翠……”面对墙壁上的历史文化知识,孩子们互相提问着。袁家巷街是胶州市背街小巷整治中的一条特色街。
2007年5月,胶州市针对老城区背街小巷破损严重、行路难、出行环境差等问题,先后投资4778.2万元,由该市建设局牵头对全市276条、63.76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的硬化、排水、亮化、绿化等设施进行了整治,使背街小巷变得更加整洁通畅,市容市貌更加优美。
在搞好街道硬化的同时,该市因地制宜从提升城市特色风貌着眼,深入挖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秧歌文化街”、“胶州八景街”、“奥运文化街”、“健身休闲街”等7类12条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特色街道。
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胶州市牢牢把握当地人文历史,不违背当地风貌,使老街巷建设保留本色。石头街历史上是因路面铺满石头而得名,十几年过去了,石头路面渐渐变成了下雨天里坑坑洼洼的泥路面,上学的孩子只能挽起裤脚趟着脏水来来往往。为此,当地投资50余万元进行全面整治,跟石头街相连的南北纵横二十几条街巷全部铺设、疏通地下污水管网,增设多处垃圾桶,对臭水河进行清淤后用水泥板封盖,统一粉刷后的两侧墙面上记录着石头街的由来及当地的历史渊源,配着优美的古诗句,引得放学的孩子大声诵读,用蘑菇石重新铺砌的路面又让人们找回了多年前石子路的亲切感觉。
胶州市委、市政府在特色街建设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投资十几万元购买苗木、健身器材、法律宣传牌,相继建设了“绿化景观街”、“健身休闲街”、“普法知识街”。茶余饭后,人们又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特色街建设前期,建设单位利用互联网、社区宣传栏等媒介,将整治规划、整治范围、整治进程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评议。
在特色街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广泛发动中小学美术教师及有绘画爱好的学生、市民参与到背街小巷美化创作中去,让他们根据当地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此后,参与者先后描绘出“秧歌文化街”、“胶州八景街”、“奥运文化街”等属于市民自己的街道。还有市民自己花钱买来花卉苗木栽种在门前两侧的道路旁,主动绿化街巷。
背街小巷的建设给胶州的历史增加了浓重的一笔。背街小巷整治完毕后,如何保留住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呢?该市建设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推进物业管理,垃圾清运清理包干到人,添置保洁机械和用具,加大背街小巷的养护管理力度,道路硬化、亮化、绿化责任定岗、定单位,全面维护整治成果,为群众营造天天整洁、日日清新的出行环境。
同时,该市建设局等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形成联动,经常巡查各条背街小巷,对道路破损、路灯不亮、小商小贩占路经营等现象进行日常监管,并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同时发动社会参与,与各单位签订包卫生、包绿化、包容貌、包设施、包秩序的门前“五包”责任书,聘请市民为义务监督员,对日常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劝诫。
督察单位制定了内容细化、指标量化的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将街巷管理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对新整治道路经核实达到“五化”标准的,及时上报财政和审计部门,并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实施单位一定的经费补助,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管磊 刘戬 高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