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击
症结一:道路被占大半
时间: 20日晚上 9时多
地点:环城北二路与建干路十字交叉路口
现场:只要不是极端恶劣的天气,这个路口在每天天黑后都会冒出十几个消夜摊子。记者在旁边看了看,它们的生意还蛮旺。“摩的”师傅饿了,去吃盘炒粉,下夜班的人累了 ,坐下喝两杯小酒,许多路过的小年轻则喜欢来几串烧烤……
数着钞票,老板自然是喜上眉梢。然而,从这个地方经过的司机可就不乐意了:“往尧山方向走的路本来就不宽,这些摊子一口气把马路占了半边。晚上路过这里的时候,还真担心会撞上个把来吃东西的人。”由于食客经常随手将吃剩的垃圾丢在地上,周边的居民也对这些摊子有看法:“吃剩下的东西丢得到处都是,搞得地上油腻腻的,看着心里就不舒服。”
症结二:盯人拉客、散发小广告
时间:16日早上 10时至 11时
地点:中山中路,微笑堂至百货大楼沿途
现场:记者从微笑堂沿着中山中路往百货大楼方向走去。还没走出几步,记者就被一个手持一沓名片的年轻女孩拦了下来。什么也没说,那个女孩子伸手递过来一张印得花花绿绿的“名片”。看了看才知道,原来是美容院的优惠卡。
还没走出 10米远,记者再度陷入小广告的“包围圈”。这个递过来一张“买房优惠卡”,那个送来一张“购票优惠卡”;左手接过一张手机优惠宣传单,右手又抓住一张“商场打折信息”。走过这段路 ,还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刚刚找到个垃圾桶把用不上的宣传单放一放,记者又在阳桥头被“堵住”了。本来不想接了,可看着那小伙子那么执着的眼神……记者还是接过了他那张“购票优惠卡”。可惜,那张卡的最终“归宿”还是垃圾桶。
症结三:乱张贴小广告
时间: 17日下午 6时多
地点:瓦窑路口
现场:刘先生在瓦窑口附近有家小店。生意还不错,就是卷闸门上不时出现的违法小广告让他感到不太爽:“经常是头天晚上门上还干干净净,第二天一来就看到好几张。你这边刚刚铲干净,他那边又帮你贴上,防不胜防啊!”
最令他觉得气愤的还不只这些呢。有一次,刘先生锁好铺面回老家处理点事情,前后也就是 3、 4天时间。等他回来的时候,卷闸门的情况让他火冒三丈———门上不但贴上了十几张“牛皮癣”,居然还有人用油漆喷上了一串手机号码和“办证”两个乌黑的大字。
■记者点评
自觉承担责任让桂林成为文明乐土
桂林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明古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她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着。应该说,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对桂林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都不错。但桂林一些重点部门甚至设在中心城区,城市环境也还不尽如人意,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有不少。要想彻底解决“牛皮癣”到处贴、临街散发小广告、占道经营等市容环境的“顽疾”,除了有关部门加大对市容环境的整治力度,也有赖于广大市民自觉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
正如一位城管队员所说:“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否成功,需要全体市民的支持和理解。没有高素质的人,再完善的基础设施、再强大的管理队伍,管好一个城市都只是纸上谈兵。”当大家都不接受沿街散发的小广告、碰见城管执法时都能主动协助并积极举报,桂林的城市管理水平一定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只有每一位市民都自觉承担起提高城市品位的责任,桂林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方更干净、更整洁、更文明的乐土。(梁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