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4月,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获准设立满两周年。近日,记者就试验区的建设情况采访了玉林市委书记文明。
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于2006年4月15日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商务部、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范围包括整个玉林市7个县(市、区),面积达到1.28万平方公里。
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成立两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积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把试验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交流、高技术引进、高端产品培育的目标,树立了抓机遇、抓成效的发展意识,取得了显著成绩。玉林市委书记文明说:还是要靠解放思想,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因为它是试验区,所谓试验区,哪怕就是错一点也不要紧,试验,就是先走一步。只要有利于玉林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玉林的三农,有利于我们海峡两岸领域的合作,都可以搞。”
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目前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已经形成了“三大体系”和“一个基地”,即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支撑服务体系和建设标准化基地,试验区建设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使玉林试验区的发展领先于别的兄弟试验区,做出自己的特色,玉林市委书记文明说:“我想还是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一个还是要通过试验区这个平台,进一步引进台湾的技术、品种、资本、市场以及它的运行机制,利用我们玉林得天独厚的农村农业优势,来不断地提升我们整个大农业的整体水平。第二个就是要打造好台湾特色。第三个,还是不断地深化拓展玉台合作的交流领域,真正使我们玉林的农民、农业、农村得到充分的利益。”
得益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牵线搭桥,玉台多层次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台商、台资企业落户玉林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台资企业从试验区成立前的20家增加到42家,发东特种生态水产养殖、绿满地优质提子标准化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初具规模。到试验区考察、寻求商机、洽谈合作项目的台湾农业组织、台商协会、财团及其他团体已达60多批(次),约1000多人(次),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群凤来仪的可喜局面。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玉林市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文明表示,要以思想大解放来推动试验区的建设,不断拓宽视野,推出有利于试验区发展的新机制。“思想解放,我认为还是要克服一个‘怕’字,树立一个‘敢’字,我们一些地方还是小农经济,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人家说闲话。由于怕这个怕那个就不敢大胆地动脑筋,想办法,不敢冒风险,也不敢开拓自己的工作思路。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要以思想大解放来推动我们实验区的建设。作为我们来说,就要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跳出试验区来看试验区,跳出玉林看玉林。不断地研究一些新思路。”
据了解,目前玉林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的决定》,推出试验区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推动了试验区机制体制的建设。 (记者吴仁金、乔丽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