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城市与工业发展
我市要实现统筹发展目标,应大力实施“以工兴港、以城兴港、工城互动”的思路,坚持港口、工业、城镇“三轮驱动”,实现港口、工业、城市的良性协调发展。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我市作为一个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民族贫困地区,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是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投资的方式主要有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我市的政府投资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战略转移项目(企沙钢铁和白龙核电)、自治区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市政府投资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投资是固定的、恒定的,是恒量、不变量、存量;民间投资是不固定的,是变量、增量,民间投资获取的唯一途径是招商引资。对我市来说,大招商、大发展,小招商、小发展,不招商、难发展,招商引资是我市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应作为政府的“头号工程”来抓。一要在招大商、引大商方面下大功夫,充分利用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的产业链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钢铁上下游项目,形成大项目孵化中项目、中项目孵化小项目的良性格局。二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载体,各种展览会、博览会、商会平台,广泛进行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品牌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不断取得实效。三要建立市、县(区、市)联动招商机制和各部门招商协同运作机制,形成全市统一招商、整体招商的良好氛围。其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好沿海、地缘、资源、成本、政策的优势,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再次,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区域经济的内在活力。一个地方民营企业数量越多、产值越大,经济就越有活力,发展速度就越快,发展质量就越高,工业经济综合效益就越大,经济运行就越有序、越健康,经济就越发达。我市民营经济比重偏低,应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用好用足各种政策,消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创造一个大力鼓励其发展的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经营环境;制定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环保型、集约型方向发展;鼓励其参与国企改革,实现资产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壮大民营经济,形成全民创业的发展氛围。
二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首先,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按照“三岛三湾一带一核心”的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到201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东兴市人口达到20万,市区人口达到50-60万,建成集港口、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泛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次,搭建好城市建设的投融资平台。为进一步缓解资金瓶颈制约,着力搭建好城市建设的三个投融资平台。第一、组建投资集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的构架来盘活存量,优化组合,组建防城港市投资集团公司,着力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推进工作。第二、做大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区规划的土地,坚持一级垄断、二级放开、公开拍卖、滚动开发,形成土地储备资金投入和滚动发展新机制。第三、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公司。应借鉴南宁“威宁”模式及加拿大等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加强管理”的思路,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集中后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和运作,组建市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公司。其优点在于:一方面,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全部划归国有资产公司集中管理运营,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加强城市经营和房地产开发;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通过公司市场运作,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写字楼群,让市直机关单位通过购买或租赁入驻集中办公,节约行政成本,带动带活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把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公司真正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的市场主体,建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集投融资功能于一体的良好平台。再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通过独资、合资和出让、租赁、抵押等方式,实现城市基础资源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统筹产业协调发展
2007年,我市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6∶42.7∶35.7调整为18.8∶48.0∶33.2,二产主导地位不断凸显,尚处于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按照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社会产业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总体上看,我市第一产业正处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二产业处于重工业化的第一阶段,而与之相适应的第三产业正处于第二阶段。三次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决定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我市统筹三产协调发展方略为:一产突出特色抓主导,二产突出项目抓投资,三产突出物流、旅游、金融强服务,达到一产做稳、比重不断下降,二产、三产不断做大、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发展目标。
一是一产突出特色抓主导。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糖料蔗生产良种化,全面实施“优果工程”,重点发展名特优水果,大力建设速丰林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
二是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统筹发展。由于二产处于重工业化的第一阶段,二产的不断发展就意味着重工业的不断发展,重工业发展主要是吸纳外来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转移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三产则不同,一是可大量吸收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富民工程;二是三产产生的税收大多数是地方税种,是富地方的财政工程;三是在实现工业化前提下,三产比重是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三产比重越高,产业结构就越高级,经济就越发达。而且,我市有港口,有“山、海、水、岛、边”特色旅游资源等三产发展优势条件。因此,在做强做大二产的情况下,要侧重发展三产。
(三)统筹城乡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统筹城区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区发展。实施城市建设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城市中心区开发,打造核心城区,辐射带动港口、防城区发展。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增强港口和防城区的发展活力,使港口、防城区连成一片、紧密发展,打破市、区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区与市本级的均等化。
——统筹城镇发展。城镇是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城镇的统筹发展直接决定着统筹发展战略实施的成效。坚持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镇统筹发展之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发展成果由全体城乡居民共享,统筹城乡发展既是统筹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终归宿,又是统筹发展的必经途径。一是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新工业向农业、城市向农村反哺机制体制。着力构建不断倾斜乡镇的公共财政框架,积极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农民素质是突破“三农”问题的“瓶颈”所在。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短期内特别要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着力培养中高端农民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和转移。
张克如 作者系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