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梧州军民万众一心抗击“6•23”特大洪水纪实


2005/7/7 8:13:02   来源: 梧州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在一场世纪大洪灾骤然袭击之下,饱受洪患而又从来不屈抗争的梧州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力谱写了一曲抗天灾保家园的英雄壮歌。世纪之灾给梧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心灵创痛,但同时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梧州军民万众一心抗击‘6·23’特大洪水纪实”系列报道,力图更好地反映抗洪斗争中那令人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我们希望通过对这场艰苦卓绝斗争的回顾和定格,从一个侧面激励和鼓舞全市人民继续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做好当前十分紧迫的救灾安置工作,加快灾后恢复生产,重建美丽家园,继续推进梧州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62312时,梧州经受住了惊涛骇浪的考验,26.75米洪峰安然通过梧州。

 

    据水文记载,这是20世纪以来梧州历史上的第二大洪灾。世纪大洪水面前,组成抗洪指挥机构,运用智慧、胆略,与洪水展开惊心动魄较量而保一方平安的,是几乎从未经过大洪水考验的梧州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梧州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波澜壮阔的抗洪场景:洪水袭来,数万受灾群众快速安全撤离;迎着滚滚洪流,数十万军民奔赴前线,以钢铁般的意志、众志成城的气概,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谱写出一曲震撼天地的抗洪英雄篇章。

 

    今年入汛以来,暴雨遍袭广西,梧州上游浔江、郁江、柳江、红水河、桂江、北流河的洪魔同时发难。汇集数江之水的梧州,防汛情势危机重重。自西江洪汛今年618日首次突破17.3米的警戒水位后,到628日洪水消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洪水狂袭整个梧州市,全市6.8万间民房倒塌,1.5万户群众无家可归;120多万人受灾,47万多人面临缺粮威胁;64万亩农田受灾,其中37万亩绝收;上千家工矿企业被迫停产,道路、桥梁、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毁损严重……洪灾损失数十亿。

 

    灾不夺志,奋起保家园。凶猛的洪水在给梧州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同时,也激发了梧州人民抗洪救灾的斗志,创造了梧州人民与洪水抗争的不屈精神。在这场悲壮的抗洪斗争中,全市成功转移40多万受灾群众,确保市区不因洪水而死一个人,成功保住了河西防洪堤,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从未见过如此大的洪水,也从未见过在如此大的洪水下不死一个人。”这是一位老梧州的感慨。

 

    6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梧州考察时,对梧州市在这次抗洪抢险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梧州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指挥得力,成效显著,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和迅猛上涨的洪水,临危不乱,及时启动预案,取得阶段性初步胜利。”

 

    在这场梧州历史上罕见的洪灾面前,梧州军民何以临危不乱?梧州人民的抗洪精神何以传诵八方?这一切,皆缘于以市委书记任燮康、市长钟想廷为总指挥长的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运筹帷幄,科学决策,调兵遣将,指挥十几万军民激战三江,誓夺抗洪救灾胜利。

 

    吹响迎击大洪魔的号角

 

    618日,洪水袭来,梧州告急。关键时刻,梧州防汛抗洪总指挥部临危不乱,作出了一系列准备迎战的决策。

 

    620日上午10时,坐落在西江畔的市防汛总指挥部三楼会议室,充盈着紧张的气氛。市四家班子在家领导个个神色凝重,端坐在会议桌旁,市委、市政府正在召开防汛工作紧急会议,启动防汛紧急预案,部署全市进入防汛抗洪战斗状态。

 

    要沉着应战,打有准备之仗。”

 

    要把情况想得严峻些,做到有备无患。”

 

    要用防汛抗洪的积极行动,来检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

 

    市委书记任燮康的动员令掷地有声。也就是在这个会上,“不能死一个人”、“财产损失要降至最低”这两大防汛抗洪基本目标一槌定音。在会议的缜密部署下,在形势的催逼下,与会各责任单位负责人步履匆匆走出会议室。在最短时间内,十多个工作组各就各位,全市防大汛抗大洪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紧张却又平静的一夜过去,621日上午9时许,梧州汛情陡然升级,原本预计的洪峰水位被调高到26.5米以上。

 

    这个数字揪紧了每一个人的心,10时,市防汛总指挥部再次召开紧急防汛工作会议。此时的会议室里,气氛更加紧张了。河东防洪堤的设防能力是24.5米。而水位超26.5米,意味着河东防洪堤将面临漫顶,防洪堤是开闸放水还是任洪水漫顶而过?河西防洪堤能否经受得住考验,是否要严防死守?同时群众撤离的时间极为有限。与会领导面临艰难抉择。

 

    如果要保住河东片,在堤顶筑沙包挡水,防洪堤的安全系数将大为降低,堤防将面临种种不可预测的危险。”专家现场提出意见和见解。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河东防洪堤垒沙包的方案被否决后,又面临是打开大堤闸门还是让洪水高于防洪标准而漫顶的选择。任燮康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经过再三斟酌并请示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他果断下令:河东防洪堤选择洪水漫顶的度汛方案,确保堤防安全,确保河东设防区内八万多群众、上千商家有更多的时间撤离危险区域。

 

    号令一出,621日中午,梧州市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群众转移撤离行动开始了。12小时后,河东区沿江一带宛若一座“空城”。与此同时,号令也在苍梧县、藤县、长洲区等县区响起: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危险区域群众撤离,对于还心存侥幸不愿意撤离的要强制撤离。在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全市40多万多群众安全撤退,远离洪灾侵害。

 

    对于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早在3月份就已摆上议程。在这场特大洪水来临前,任燮康、钟想廷等市领导曾多次检查防洪堤及全市各地防汛准备工作。“我考虑最多的是河东防洪堤在涨水时是开闸放水还是让洪水漫顶,为此专门请教专家,对比两种方案的得失。同时,我还交待水利部门找技术人员进行论证,以做到心中有底。”谈到作出河东堤漫顶决策,任燮康回顾了当初的慎重选择。他说,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本着尽量维护百姓利益,经过科学论证,找过很多专家咨询的。尽管选择漫顶度汛方案有可能造成堤防决口的危险,但对比其他选择,它更多地保护了群众利益。

 

    621日下午,河东防洪堤桂江段出现管涌险情,紧接又有报告说堤段发生位移,堤后路面凸起。三处险情的出现,成为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最揪心的事,任燮康等总指挥部领导成员的心,一下子被提到了嗓子眼上。有险必抢,有险必救,任燮康急赴出险现场,及时向专家和技术人员咨询抢险方案和建议。当从专家那里得知三处险情均无大碍后,一颗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一个都不能漏,撤离、疏散必须彻底”

 

    面对急剧上涨的超标准洪水,河东防洪堤漫顶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防区内数万多群众和上千商家的撤离、疏散,成为了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最关注的大事。621日的紧急会议一结束,市长钟想廷立即发表抗洪抢险电视讲话,宣布全市进入防汛紧急战斗状态,动员河东区群众、商家尽快撤离。

 

    与此同时,万秀区派出300多名干部,会同由城区和市两级组成的1000人的突击队,协助群众实行大撤离。

 

    紧要关头,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习惯了洪水的许多梧州群众,并未对建成河东防洪堤后的抗洪新形势有足够的认识,有的甚至麻痹大意,仍抱着传统的水涨一寸、人退一寸的防洪经验,根本不想紧急撤离危险区域。同时,从未经历过如此急忙撤离的市民、商家亦显得有些手忙脚乱,道路交通也因流量陡增而呈现出乱象,而且有的市民撤离后觉得好像不会有事,又重新回到家里……

 

    问题严重,指挥部领导成员焦急万分。任燮康等市领导亲临现场督阵,指挥撤离。是夜,指挥部下指令,派市委副书记刘剑、李奕权各自率领100名工作人员,对河东区展开拉网式检查,把危险区域内每一幢房子中的每个角落、每间商铺,全都仔细察看了一遍,直至凌晨。而坐镇指挥部的任燮康同样心急如焚,从撤离行动一开始,每隔半小时就向有关负责人询问一次情况。为防止撤离后群众返回,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下令对危险区域实行管制,严禁任何无关人员进入管制区。

 

    河东堤漫顶,必须密切关注堤防在洪水中的运行情况,作为指挥决策人员,必须掌握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险情。任燮康选择了最后撤离现场,而他由此无意中经历了一次生死抉择。

 

    622日清晨6时许,鸳江大桥底的河东防洪堤一片寂静,除了停在堤防附近的一辆小车和两三个人影外,已空无一物。在这危情时刻置身险境的,就是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总指挥长任燮康,他坚持要亲眼看着外江洪水渗出防洪堤堤壁,再看着外江洪水的水流安全地从堤顶漫进街道。

 

    书记,快点走吧,这里太危险了。”工作人员不停地催促———要知道,一旦堤防决口,人车俱毁的事故将不可避免。

 

    不行,我一定要看看堤防是否仍在安全运行。”每一次,任燮康都这样回答,平静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执着。

 

    严防死守河西大堤

 

    与河东8万多人、全市40多万群众安然无恙大撤离,河东防洪堤安全度汛壮举一样,有着近万军民参战、场面气势磅礴的河西防洪堤保卫战显得惊心动魄。

 

    今年洪水来势凶猛,在长达近9公里的河西防洪堤抗洪战线上,险情不断,形势瞬息万变。”这是洪水退后抗洪勇士们对洪水的看法。

 

    严防死守河西大堤。”这是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的死命令———倘若河西大防洪堤失守,整个梧州市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将受到巨大冲击,受灾群众人数将急剧上升,更多的工厂企业被淹,商业停顿,交通停顿,整个梧州市将被浸泡在洪水中,损失之巨不言而喻。

 

    622日凌晨,西江洪水冲破25米的水位线后,继续上涨。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果断下令:打一场攻坚战,加固河西防洪堤!然而,就在河西防洪堤保卫战打响不久,河西大堤管涌、渗漏等险情,却不时飞报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当第一个险情报告到指挥部时,已是22日凌晨2时,对抢险工作放心不下的指挥员们,接二连三地赶赴现场,调度各方全力抢险。“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堵住管涌,确保河西市区不进水。”第一时间从指挥部赶到现场的任燮康对抢险工作下达死命令。经过一夜的苦战,险情终于排除。

 

    抢险、巡堤人员不足,指挥部号令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等单位组织人员紧急增援,请求驻桂解放军部队火速支援;抢险物料不足,指挥部下令开辟新料场,增派人手装料;抢险运力不足,指挥部下令从岑溪甚至长洲水利枢纽工地调集抢险车辆;大堤出现险情,专家、指挥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预备役军人、民兵应急分队成建制出动,各单位党员和干部职工一呼百应……

 

    622日凌晨,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及自治区副主席孙瑜、杨道喜星夜兼程,赶赴梧州会商汛情。他们深入一线,数次赴云龙桥、河西大堤抢险现场,指导抗洪抢险。他们在对梧州抗洪救灾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要求立即着手解决河西大堤护堤抢险人员不足、抢险土石料的供应滞后等问题。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闻风而动,迅速调集了1200多名巡堤人员,又在新兴三路开辟新料场,再次动员1700多人参与抗洪抢险。同时,总指挥部急令岑溪市连夜调派50辆车装运石料,开到河西防洪堤的抢险通道上待命抢险。

 

    在长达近9公里的河西大堤上,近万军民云集,气吞山河,势若雷霆。饱受洪水冲击的河西大堤,在军民并肩激战和守护中,虽险象环生,但终归安然无恙,巍然屹立。

 

    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万无一失,河西区3万多低水位市民仍需紧急撤离。23日凌晨,市委副书记汤竹庭接到防汛抗洪总指挥部指令,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到需要撤离的居民区,挨家挨户地动员居民撤离。在居民们撤离后,汤竹庭又和蝶山区领导和工作人员,再次对需要撤离的地区检查一次,确保不漏一人在撤离区。随后,汤竹庭指示公安机关在撤离区拉起警戒线,实行严格管制,严禁市民进入。做完这一切,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汤竹庭又来到逸夫小学安置点,了解临时安置在这里的群众有什么困难,并当场协调解决。

 

    一处处险情、一项项决策、一道道指令、一次次奔走……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长时间得不到片刻休息调整,任燮康、钟想廷等防汛抗洪指挥员们个个变得面容憔悴,声音低沉嘶哑。“根本不敢闭上眼,一闭眼马上就睡着”……直到洪水退却,人们的神经才稍缓。

 

    当然,这一切付出并没有白费———“梧州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统揽全局,周密部署,及时稳妥作出决策,打了一场漂亮的抗洪抢险攻坚战。”前来梧州指导抗洪救灾的上级领导,对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脱了危机。

 

    群策群力齐心抗洪

 

    620日全市进入防汛紧急状态起,到624日解除紧急状态,市防汛抗洪总指挥部就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指挥中心。在这里,决策者们群策群力,科学决策,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抗洪抢险号令,指挥全市军民取得一个又一个抗洪抢险的胜利。

 

    在抗洪抢险斗争的危急关头,市委书记、市长亲临险境,坐镇指挥,四家班子领导成员靠前指挥,身先士卒,齐心抗洪,力拒洪魔,成为梧州人民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中流砥柱、主心骨。

 

    闻听洪水正在袭向梧州,出差在外的市长钟想廷旋即赶回梧州,投身迎战大洪水的战役中,转移低水位群众、巡堤抢险、群众安置、灾后防疫重建,每一道环节无不殚精竭虑、亲力亲为。仅仅是21日中午到22日中午的24个小时里,他就辗转藤县、泗恩洲、泗化洲、河东防洪堤等各个重要地段,指挥各项抗洪抢险工作。

 

    当晚,在云龙大桥上,许多媒体的记者还见证了钟市长指挥云龙大桥保卫战的果敢与坚韧。2130分,一艘船只连同两艘大船筏在洪水的冲击下,撞上了云龙大桥北侧桥墩,把两节护栏击毁。不到半小时后,又有三艘连成一串的船筏,撞上了云龙大桥中间的桥墩。连串的撞击后,连停靠在附近的船只在内,至少有三艘大小船只沉没在桥墩旁。一艘长37米的船筏卡在了水面和桥面之间,两艘用尼龙绳拴在一起的船筏挂在桥墩上,另外还有两艘船顶在了北侧桥墩之间,如果不及时处理,大桥极有可能会因此坍塌,后果不堪设想。钟想廷主动承担指挥云龙大桥保卫战的重任。晚上1130分,他赶到了云龙大桥抢险现场。

 

    排除大桥危险的办法,是让船筏迅速脱离大桥,吊人下去砍缆绳、用枪射击缆绳……由于客观原因,这些方法都没有成功。现场指挥人员没有气馁,经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最终决定由三名战士驾驶冲锋舟,在岸上人员的牵引下,接近挂在桥墩下游的船筏,把缆绳砍断。钟想廷亲自上阵,和大家一起拉保险绳。经过一番努力,两个战士穿过湍急的水流,终于靠近了挂在桥墩下游的船筏,砍断了缆绳。此后,钟想廷继续指挥作战。中午时分,抢险思路基本确定,钟想廷才离开了抢险现场。

 

    621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剑除了要赶回指挥部参加紧急会议外,连续三天两夜都守在防洪堤上。622日傍晚,刘剑还在堤上巡查时,一个消息传来:河西防洪堤白垢段出现两处小管涌。刚参加了22日凌晨堤段抢险战斗的刘剑,立即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马上赶赴现场,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宁波一道,踩着泥泞的道路,在管涌口附近指挥抢险,直到晚上将近9时,管涌被抗洪官兵用20多吨沙石压住,刘剑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才稍松下来。

 

    河东防洪堤开闸保堤工作由市政协主席梁家智负责。由于水流湍急,无论是岸上人工摇动转盘慢慢打开闸门,还是电动打开闸门,都存在巨大危险。但如果不在洪峰期间开闸,水位下降时有可能会使防洪堤出现险情。时不我待,623日上午11时,梁家智率领武警部队、海事、电业、水利等部门人员组成开闸行动组,打响了闸门开启突击战。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潜水员连续奋战了一个多小时,多次下潜开闸均未能成功。为了保证潜水员的体力,梁家智果断决定把突击队员撤下来。看到潜水员已是饥困交加,同样饿着肚子的梁家智毫不犹豫地将现场准备的两个盒饭交到潜水员手里,并叮嘱他们说:“我们饿点不要紧,你们可是身处在最前线的战士,一定要先吃好和休息好,不能让体力受到一点损失,这样才能做好开闸工作。” 在众人的努力下,625日,河东防洪堤的十三孔闸门全部成功开启,没有出现任何险情。

 

    龙新堤出险,抢险工作受到道路交通、物料供应制约。”623日晚上7时许,刚得到险情报告的市委副书记李奕权马上奔赴现场,组织抢险物料供应,调集人马参加抢险……直到险情稳定下来,此时已是次日的早晨了。根据总指挥部的分工和安排,李奕权负责督查河西防洪堤护堤巡查监控,除了全面部署落实职能小组工作人员的责任外,他自己也戴上红袖标,逐段逐处检查堤防安全,反复叮嘱责任单位的值班人员,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思想。特别是对曾经出现险情的地方,他不仅详细询问值班人员,还要走上走下认真细察,不放过一点细节和可疑之处。

 

    ……

 

    时刻把人民利益揣在心里的指挥员,领导梧州军民英勇抗击“6·23”特大洪水的风采,将永远铭记在群众心中。

 

    亲切关怀 科学防洪

 

    一个个抗洪胜利的取得,在为梧州人民缔造了一个在突发重大事件前沉着应战、科学指挥的优秀决策群体的同时,也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梧州抗洪救灾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强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防总和自治区领导,始终关注着梧州的抗洪形势,对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批示中说,今年汛情来得早,已经有一些省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严峻的抗洪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学调度,密切配合,真正把各项防汛抗旱措施落到实处。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转移危险区的群众,妥善安排灾区的群众生活,要及时抓好防汛队伍和物资的储备,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汛期气象预报和汛情的监察,根据汛情变化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以确保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

 

    温家宝总理在批示中说,当前,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防汛工作处在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依法防洪,科学防洪,军民团结防洪的方针,落实好防洪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确保大江大河和重点水库的安全,确保重点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6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打电话给自治区领导,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和抗洪救灾的广大军民表示亲切慰问。他在电话中指示,抗洪救灾第一位任务是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财产安全。

 

    6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通过电话对梧州抗洪救灾作出指示:要全力以赴确保不死人,梧州市四家班子要齐心协力,靠前指挥,要把干部派往各关键地方。次日,他又打电话询问梧州的灾情及抗洪进展,并要求市委书记任燮康转达他对梧州参加抗洪救灾军民的问候,强调在非常时刻要采取非常措施,死保河西防洪堤。

 

    62216时,正值上游洪峰直逼梧州的关键时刻,自治区主席陆兵亲临梧州抗洪一线,察看灾情,看望军民,指导抗洪。他走进守卫在大堤上的白台山英雄团官兵中间,激昂地挥手号召:“梧州目前已全面展开抗洪抢险,全体官兵要在洪峰到来前严防死守河西大堤!”

 

    人在堤在!”倍受鼓舞的护堤大军气贯长虹的呼声,直上九霄。

 

    每到一处,陆兵都仔细询问巡堤人员堤防是否安全,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他一再叮嘱,一定不能麻痹大意,要密切注意堤防的变化,一有新情况要马上报告。从抵达梧州的那一刻起,从白天到深夜,再从深夜到白天,陆兵与前来指导梧州抗洪工作的广西军区司令员刘晓琨少将以及鄂竟平、孙瑜、杨道喜等领导同志一道,昼夜不离堤。22日深夜时分,江河洪水越涨越高,河西大堤越来越危险。心系大堤安危,陆兵立即下令:在最短时间内把堤防加高到足以抵挡27.2米洪水的高度,再动员组织600800人抗洪抢险队伍,开辟新料场,确保抢险石料、沙土等抗洪物资的供给……他彻夜不眠率队巡查大堤,他穿上救生衣,在洪峰来临时,把临时指挥部搬到离河西大堤不到50米的地方,坐镇指挥。他要亲眼看着洪峰顺利通过梧州,亲眼看着梧州百姓安然度汛,才放心得下。

 

    623日上午11时,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长、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就梧州抗洪作出指示,要求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河西堤安全。

 

    6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抵达梧州灾区,高度赞扬梧州人民的抗洪精神———梧州的抗洪精神值得好好总结!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