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桂黄公路灵川段,满眼盎然生机:一幢幢极具现代气息的楼宇连绵不断,一处处田园山冈果菽飘香,一车车满载水果、畜禽的车辆川流不息。尤令我们惊喜的是,昔日只会在农田耕作的农民,如今不少成为工业园区的工人、种养大户、农产品销售老板……这是近年来桂北百里生态文明小康长廊建设带来的新景象。
初步建成一批上规模、发展前景好的种养示范基地
从定江镇的八里街到三街凉风桥27公里路段内,好山好水,是发展“三化”种养的好地方。2004年,灵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化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长廊沿线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经济作物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三街北垌片700亩和灵川镇禾家铺300亩脆皮金橘示范基地;三街镇凉风桥、溶流上村200亩南方优质梨基地;同时发动群众种植优质稻1.3万亩,建立了潮阳至白桥一带500亩优质稻标准化无公害示范区。在养殖方面,注重推进养殖业规模化经营,建起了东方养殖公司等一批养殖示范点。仅马岭村去年就出栏肉鸭5万羽,肉鸡10万羽,上市鲜鱼10万公斤。据统计,去年,沿线20多公里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20元,同比增长了9.5%。今年上半年,又新建三街五里排南方优质梨220亩,龙门留田南方优质梨150亩,三街北垌脆皮金橘1000亩,禾家铺脆皮金橘30亩。在县农业局指导下,三街广化、土坡、同化江北、东家山、定江毛家村完成了近2000亩西红柿、芥菜、食用菌的蔬菜基地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长廊沿线新建养殖示范点11个,新增瘦肉型猪1000头、家禽6万羽、南江黄羊400多只。
奔小康,离不开加快工业化进程
走进沿线的定江、灵川、三街三个乡镇,你看到的大都是生态环保的工业园区。去年来,灵川县委、县政府配合“桂北百里生态文明小康长廊建设”,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项目兴县、三产活县”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卓有成效的推进了长廊的建设。
定江镇结合长廊建设,利用荒山荒坡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开发建设了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了“三通一平”和道路硬化、地面净化、灯光亮化、环境美化的“四化”目标。园区内以生物工程、新型材料与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有了园区作为载体,他们大胆引进项目,目前落户园区的企业有24家,去年这些环保企业创产值近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00多万元,安排就业2000多人,预计三年内园区可入驻企业100家,年创产值2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000余万元,安排农村以及下岗人员2000多人。
灵川镇在龙头岭、灵勃路规划出工业园区,三街镇规划出五里排工业区,主要引进一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业项目。目前园区内已经完成了供水、供电、排污工程,已有一些环保高科技项目落户园区。这些工业园区为长廊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让长廊亮化绿化美化净化
灵川县在长廊建设中,把桂黄公路定江至县城段作为重点、亮点来抓。他们多渠道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将原来的四车道改建成六车道,道路两边进行了绿化美化,使之成为桂林市中山北路的延伸。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定江至县城段逐步形成商贸、仓储、物流业的示范带,成为灵川县向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平台。
在小城镇、新村建设方面。该县对沿线的定江、灵川、三街三个镇的道路两旁的房屋全面进行立面改造和清洗。到目前,他们共投入资金136万元,完成了68户立面改造和300多户的立面清洗工作。在进行立面改造的同时,三个乡镇都进行了卫生环境方面的整治,完成了街道绿化3180米、道路硬化3160米、新修和新建排水排污管沟500多米。
加快农村文明村建设,使之早日成为生态文明小康长廊
沿线三镇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庭院、文明村屯的建设,特别注意提高沿线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他们以清洁农村大行动为契机,在沿线村屯大力开展文明村建设。至今,已在沿线村屯新建沼气池1352个,改水改厕1281个,创建文明卫生村4个。
灵川镇的木匠户村是该县文明卫生村的一面旗帜。在长廊建设中,该县继续加大扶持指导的力度,在过去硬化道路、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争取更上一层楼,使得村容村貌有更大的变化。
寺门底村作为今年的试点村,县长廊办计划拿出一定资金对其进行扶持。要求将公共场所和村道全部水泥硬化,搞好绿化工作,在村容村貌上争取有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