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广西民族博物馆了解到,迄今为止我国首座客家生态博物馆将于明年上半年在广西贺州市建成并开馆。
<script src="http://www.gxnews.com.cn/common/dttpklist.php?id=1976">
广西博物馆副馆长吴伟峰说,广西文化部门正在策划“1+10”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工程,其中,贺州市莲塘镇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将成为我国首家客家生态博物馆,并将在明年上半年建成并开馆。
吴伟峰说,贺州市莲塘镇的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将为研究客家文化提供重要价值。目前莲塘镇有三处保护非常完整的客家围屋,约有百户分散居住在这三处地点,面积大约为2平方公里。其中,仁冲村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建筑群之一。
据说客家人构筑的围屋,源于东汉的坞堡,这种建筑形式在两晋南北朝时曾盛行中原,客家人聚族而居、耕战结合的习惯,就源于那个时代。
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凿的百寿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和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目前,我国客家人总数达到八千多万。“客家”原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而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其“客家”称呼的来源是因为“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被看作“客”,起初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土著。
据史料考证,客家人迁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元四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灾荒不断,成千上万的灾民逃亡到平静富庶的南方,他们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直至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及台湾等地定居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