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树繁密的枝叶撑出了滨江路一路绿荫,穿城而过的漓江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此情此景让前来滨江路休息、游玩的市民、游客倍感大自然的柔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滨江路的江景在经象山景区时戛然而止,景区内郁郁葱葱的毛竹和绿化树遮住了人们眺望江景的视线,让人惋惜不已。
游客:想看象鼻山遭遇绿色屏障
近日,游客张先生致电晚报热线,讲述了他在市区游玩时碰到的尴尬。
那天早上,张先生路过解放桥,看到了远处江边的象鼻山。从别人口中得知,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张先生立即加快脚步朝象山景区走去。可是张先生从滨江路泵房处走到文昌桥头就再也没能看到象鼻山。因为从滨江泵房处开始,象山景区内种植的毛竹和绿化树将滨江路上行人的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时,滨江泵房旁一茶楼开门营业了。张先生注意到,茶楼有两层,超过了景区内的绿化树高度,站到上面就可以把象鼻山尽收眼底。于是,张先生往茶楼上走。这时,一名中年妇女拦住了他。得知张先生不是上来喝茶后,中年妇女严肃地表示要在茶楼上看风景,需交 2元钱。
面对中年妇女的逐客令,张先生只能尴尬地走下了楼。望着象山景区内枝繁叶茂的毛竹和绿化树,张先生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看来只有买票进景区才能看到象鼻山了。
在电话里,张先生跟记者讲完自己的尴尬遭遇后,困惑地表示:“象山景区管理部门为什么不把种植在滨江路周边的毛竹和绿化树修剪一下,给行人留条缝隙看看桂林的城徽———象山呢?”
现场:毛竹和绿化树组成一堵“围墙”
当天上午,记者就张先生反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滨江路从伏波山公园起至滨江泵房处为临江路段,泵房到文昌桥近 1000米长的路段临象山景区。记者所见到的情况确实如张先生所反映的那样,在滨江路临象山景区路段,景区内种植的毛竹和绿化树将眺望漓江和象鼻山的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
在近 1000米长的路边,景区内几乎每隔 2米便种植有毛竹,茂盛的枝叶高出人行道 3米多,枝叶展开后也有近 3米宽。偶尔在两兜毛竹之间有点空隙可以看到漓江,可惜旁边又刚好有一株茂盛的绿化树,将仅有的空隙填补上。记者见到,景区内在临滨江路旁有一条小道,一边种植毛竹,另一边种植绿化树。相互交错的毛竹和绿化树“神奇”地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围墙”。
在象山景区 2号入口处,由于路边有通道和店面存在的原因,没有种植毛竹和绿化树,但市民仍然不能看到漓江和象鼻山。因为入口处并排竖立有四五块约 2米高的景区风景介绍牌;另外,在旁边 20多米的路段上,人行道沿线放置有 3排盆栽,最里面一层是 2米多高的松树,外面一排是四季桂花树,中间一排是一种带刺的植物,行人因此无法靠近路边的护栏观看江景。
记者进入景区发现,因为景区临滨江路沿线的毛竹及绿化树存在,只有进入景区才能将这段漓江风光尽收眼底。
市民:城徽,非要买票才可观看?
“市内景区被封堵得这样严严实实的,只有象山景区了!”晨练的市民王先生对象山景区在滨江路沿线种植毛竹和绿化树、遮挡了市民观赏江景的视线颇有意见。
王先生认为,城市公园正在朝开放式的方向发展,之前市内已经有 5家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象山景区地处市区漓江边,更加不应该让那些毛竹和绿化树去遮挡观赏江景的视线。王先生还提到杉湖中的日月双塔文化公园,市民没有进入公园,就可以站在杉湖边和双塔合影。
和王先生有同感的市民很多。记者采访了一名正在试图通过毛竹间隙窥望漓江的摄影爱好者朱先生。朱先生是灵川县人,他非常遗憾地说:“如果从象山景区 2号入口处拍摄象鼻山的话,肯定非常好看,因为滨江路水平位置较高,可以从平行的角度来拍摄,只可惜绿化树太茂盛了,没地方下手。”
对于象山景区内沿滨江路的毛竹和绿化树存在,有人认为是景区有意这么做的,这样才会有人买票进去景区。
采访中,几乎每个市民都希望象山景区沿滨江路的毛竹和绿化树能够“瘦身”,让行人在滨江路上便能眺望象鼻山。“自己城市的城徽,难道一定要买票进景区才可以观赏吗?”这话,道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
景区管理处:设置“屏障”是为景区的效益
带着市民的心声和游客的建议,记者来到象山景区管理处,该处总经理助理李先生热情地接受了采访。听完记者讲述,李先生表示,种植在景区周围的那些毛竹和绿化树,是为了给景区竖立一个“屏障”。这样的“屏障”既与景区的景色保持和谐,同时也起到了与外隔绝的效果。因为象山景区地处漓江边,如果用石头砌成围墙就会显得不协调,这与市区其他公园不一样。李先生强调,景区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为景区的效益考虑,如果没有周围那些绿色的“屏障”,游客就不会买票进入景区。
对于市民,李先生表示景区有规定,市民在早上 7点前和晚上 7点后,凭借身份证可以免费进入景区。“对那些毛竹和绿化树进行‘瘦身’”的建议,李先生表示景区暂时不会那么做。 (申艳 李凯 黄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