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数字城管自2006 年上线运行以来,始终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和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总要求,注重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方式创新,运行实效稳步提高。两年来,共发现问题176.5万件,解决138.6万件,已逐步成为杭州“城管上水平,百姓得实惠”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落实“三有”保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城管工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杨戌标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城管的副秘书长和市城管办主任任副组长、各县(市、区)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资源, 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使城市管理问题得到切实处置和全面解决。
二、强化问题解决机制,实施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
杭州市数字城管始终把解决问题看作是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在日常管理中力求做到:严格处置时限、严格控制缓办、严格把关重复派遣,制定并实施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标准》和《部件和事件分类与处置期限》两项标准;完善和即将出台数字城管事、部件管理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实现数字城管与环卫保洁、城管执法管理的同步;建立“旬分析、月公示、年考核”制度,通过《杭州日报》向社会公布,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城市管理目标考核,纳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问责范围;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沟通和协调;坚持“属地管理”并依据产权界定职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坚持“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全面实行“代整治”, 并设立专项基金,。实施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以来,问题解决率已由2006年的46%提升至99.2%,问题及时解决率也由26.7%提升至82.3%。
三、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实行信息采集市场化。
采取政府“花钱买信息”、“养事不养人”的做法,实行信息采集市场化,通过周例会、月考核、季兑现的办法,加大了对巡查密度、漏报现象、采集质量等方面的校核,设定了“两条高压线”,杜绝虚假信息和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确保问题及时、全面、公正、准确发现,较好地克服了政府部门自查自纠、自我监督“单体循环”的不足,增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每年可减少2100 多万元的管理成本。
四、建立多元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资源优势。
杭州市数字城管利用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了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加大运行分析,提供信息服务。及时提供数字城管运行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服务;及时分析运行情况,为各网络单位及时调整工作机制提供参考。二是配合开展了各类普查,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反映快、覆盖广、信息全的优势,实时做好各类专项普查,为城市摸底和行业监管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三是以拓展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程度和水平。杭州市提出了要坚持走资源整合之路,进一步拓展数字城管覆盖范围的“三年计划”。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城管借鉴“主城模式”又有所创新,率先接入市级平台的基础上,到2010年,逐步实现数字城管由主城向副城的拓展,最终搭建起包括所属八区三市两县城市化区域在内的全市数字城管统一平台,使全市人民的城市生活品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