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山东:创宜居城市 建绿色家园


2008/11/4 9:14:5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创宜居城市 建绿色家园  

——访山东省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赞松  
  



  近两年,山东省胶州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创建的突破点,由政府主导,掀起全民参与创建活动的新高潮,形成园林城市创建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并将其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抓下去,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质的飞越。2008年2月1日,原建设部命名胶州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日前,笔者就胶州荣膺“国家园林城市”,采访了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赞松。  

  笔者:今天的胶州,“绿”成为了城市主色调。无论是凭空鸟瞰,还是徜徉其间,映入眼帘的都是“净、亮、绿、美”的靓丽景象。胶州无论是公园绿地建设,还是工业园绿化配套,在创建的道路上可谓是高歌猛进。请您谈谈创建工作的情况。  

  刘赞松:胶州市位于胶州湾畔,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如今率先抢占“拥湾发展”制高点,构筑起对接大青岛的“胶州湾产业新区、少海新城和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三大发展平台,迈出了全面接轨大青岛的步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市委、市政府顺应胶州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作出的决定。胶州又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德、日、美、韩等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外资企业,外贸出口总值连续10年居山东省各县市首位。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园林城市格局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胶州、城市居民生活的迫切需求。  

  胶州市2007年完成GDP418.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3亿元,在最新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列第19位。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稳步攀升,胶州增强了加快园林绿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自2001年创建成“山东省园林城市”以后,胶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四大工程,让胶州的天更蓝、水变清、地增绿,让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享受社会和谐。胶州规划了“一城四区两翼”的城市发展框架,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完善了《胶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共投入各类绿化资金近5亿元,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目前,胶州利用“一园、二区、三河”等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以公共绿地建设为主体,以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依托城郊防护绿地、风景区等大环境绿化的“绿色满胶州、碧水绕古城”绿化大框架。建成区绿地面积1206公顷,绿地率达36.01%%,绿化覆盖率达40.67%%,人均公共绿地为10.2平方米。  

  笔者:如今的胶州,推开窗户是花园,走出家门是公园,取得了绿茵铺地、花团锦簇、满目青翠的创建成果。看得出,胶州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刘赞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齐抓共建。胶州市成立了“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重点搞好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促进街道绿化上档次、庭院绿化上水平、公共绿地上规模,形成科学合理的胶州园林绿地系统。  

  2007年以来,胶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实施了“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河道治理、管网改造、道路整修等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先后实施了投资1.8亿元的“八路四管网两河道”、投资4778.2万元的背街小巷整治,投资2.2亿元的“七路三节点”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实施了一大批绿化、净化、美化重点工程,建成了27座街心公园、绿地,新增绿化面积51.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建设水平有了全新的提升,城市容貌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笔者:茶余饭后,市民漫步芳草、绿树、鲜花之中,享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胶州市“创城”遵循了怎样的“普惠”原则?  

  刘赞松: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支撑力,是胶州人民递给世界的一张最好的名片。要增强胶州的城市竞争力,吸引外来资本,进一步促进发展,优美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建设园林城市,能进一步推进胶州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从而带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对胶州市民来说,美好的城市环境能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同时,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也使广大市民感到了向上的力量,给市民以良好的精神熏陶,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热爱胶州、建设胶州的融洽氛围,为胶州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管磊  高兴家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