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紧紧围绕“让阳朔环境与山水同美”的目标,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连续三年在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文明卫生村创建活动,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目前全县已有54个村被评为桂林市“文明卫生村”,67个村被评为各级“文明村”。
自2003年开始,阳朔县积极响应市委的安排部署,以创建“文明卫生村”为载体,从村主要道路硬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改厕建沼气、落实卫生清扫和保洁制度以及开展健康文明知识教育等四大方面着手,狠抓农村村容和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
在取得经验后,今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文明卫生村的建设步伐,创新工作思路,把文明卫生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桂阳公路沿线的几个乡镇,特别是路旁的白沙镇和葡萄镇。一方面采取“三位一体”、整村推进的新举措,即将文明卫生村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相结合,派出了8个工作队15个工作组进驻各重点村,将县直80多个后盾单位确定为各创建村的责任单位,把文明卫生村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百里长廊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力求从党组织建设、村容村貌、经济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这些村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到村、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到村工作制度,每位领导都具体联系1-2个村,负责对各创建村进行指导和协调,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使每个创建村都有具体的联系单位、具体的责任人。
对于创建难度最大的资金筹措问题,该县今年在广泛宣传发动后,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即县财政补助一点、乡镇财政拿出一点、责任单位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并层层安排专人负责抓落实,组织群众进行创建。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给各创建村安排了一定的创建经费,各责任单位也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对挂点村进行帮扶,今年全县已帮扶创建资金49.82万元,资助各村硬化村道,改厕、建沼气池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村的资金困难,调动了各村民的积极性,仅白沙镇就有15个村积极参加文明卫生村创建。
以上举措有力地推进了该县农村的文明进程,促进了阳朔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年1-8月该县接待游客229万人次,同比增长34、1%,其中乡村游的人数达94.4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