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港北区庆丰镇鄱岭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素质,社会公益事业越办越好,和谐村屯逐步形成。
鄱岭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认真分析鄱岭村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带头示范,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优质谷、生态稻、冬季大肉芥菜等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的粮经作物。目前,全村优质谷、生态稻和大肉芥菜种植面积达1580亩,占耕地面积的95%。每到收获时节,在网上发布供货信息,粤闽湘等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仅大肉芥菜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达700元。今年1至8月农民人均收入2300多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0元。
该村在引导村民鼓腰包的同时,施行全民“补脑”计划。制订农民种养培训规划和村民“互相帮困”确保村里中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在校高中大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的村规民约。每年新学期开学,村党支部成员分头到各片了解学生入学情况,发现无故退学者劝其返校;因困失学的,立即组织开展捐助活动。村民文志会有两个儿子读大学,今年8月,他的大儿子在暑假农忙中不慎摔成重伤,经医治无效身亡,欠下了6万多元债务,直接影响二儿子的正常入学。村党支部知道后,组织群众开展捐助活动。党支书潘锡业等党员带头,每人捐款100至200元。没几天,就收到群众的捐款共1万多元,使文志会的二儿子因此得以继续学业。鄱岭村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上高中、考大学,你追我赶,每年都有10个8个学生考上大学。农民上夜校、参加培训学习蔚然成风。今年以来,村党支部邀请畜牧水产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举办种养培训班13期,80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村里人文化素质越来越高,“黄、赌、毒”和“六合彩”在这个村没有市场。
该村鼓励村里的经济能人发挥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设。先富起来的村民潘绍溪投资5万元建一个可容纳100名儿童的幼儿园。村里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4万元建起一个占地200平方米敬老院。目前,幼儿园、敬老院均建成使用,在园儿童80多人,在院老人8人。今年3月又发动群众捐款4万元,修筑了一条长600米宽1.5米的三面光水渠,解决了500多亩稻田和菜地的灌溉难题。目前村党支部正在筹划建一条5公里的石渣路伸进田间菜地,方便群众把优质谷、大肉芥菜运出去。 (潘杰伟 杨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