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玉林:城市建设不搞花架子


2005/9/27 9:02:57   来源:人民网
【字体:  】【颜色: 绿 】 
        初秋的夜晚,漫步在广西玉林的南流江畔,目之所及,是一幅幅诗意的画卷———昔日污水横流的河流变清了,江畔绿草如茵,街道上熙熙攘攘,玉林城区正在一天天亮丽起来。市民说,正是一项项城建“民心工程”让越来越多的玉林人体会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快乐。

  最近两年,玉林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完成了人民路、江南大道等标志性主干道工程,昔日的“农民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崛起。该市领导意识到,一个真正有活力的城市,不只是建好几条宽阔的大街,还应该处处为民着想,千方百计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才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玉林市委书记高雄、市长金湘军说,有了这一目标,我们的城市建设才不会落入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误区,而是实实在在地造福市民,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

  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玉林城建始终强调“以人为本”,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整治南流江就是一个生动的范例。南流江横穿玉林城区,名义是江,实际上是一条流量很小的河。由于水量不丰,这条江实际已成为城市的排污渠道和市民扔倒垃圾的地方,加之多年未予清淤疏通,致使排水不畅,就像城市生活污水的蓄水池。从2002年起,玉林市对流经市区的江段进行了江、路、堤结合的疏通整治。除疏通河道、整治超标排污外,还用石块加固江堤,还在江堤两边植树种草,修建亭阁花廊,进行绿化美化。如今,整治后的南流江,水清鱼欢,江堤平坦,绿草如茵,不仅具备50年一遇的防洪功能,而且成为玉林市民又一大型的休闲活动场所。目前,玉林人又在南流江两岸谋划建设五个景观特色区,形成生活居住、商业贸易、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一体化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

  像治理南流江一样,玉林的城市建设十分注重在细节上为市民增添美的享受。五星桥路富有特色的花坛、建造别致的金鸡花园、以“花开世纪”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和宜人精巧的青年广场等,均以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基点,美化市民的生活。据玉林市建设局局长梁世武介绍,目前,玉林市区的绿化面积达1411.14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1226.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2.66%、绿地率达20.08%、人均公共绿地达11.68平方米。走在大街小巷,但见整个城市生机盎然,春意常在。

  在人民路等繁华大街上,一条条标准的盲道从各个路口向前延伸,每一条有水平差的路面都设计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在这里,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玉林市还不断完善环卫设施,按标准配建城市公共厕所和垃圾转运站,形成了完备高效的环卫系统。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玉林市在城建过程中,把触角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那些居住着普通市民的小街小巷。位于老城区南观社区的周屋巷是一条百年老巷,巷子连同延长线有600多米长,沿路居民住户密集。这条泥土路面的巷子,路面狭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让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怨声载道。在玉林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南观社区组织沿路居民和在小区内有集体宿舍的单位共同集资9万多元,完成了巷子的硬化工作。70多岁的周祖杰老人为硬化工程捐出了300元钱,他说,这项工程让我们得到了实惠,我们由衷地高兴。

  据玉林市玉州区区长蔡文介绍,目前,玉州区已经完成了77条小街小巷的硬化和配套,许多街巷居民告别了“门前路难走,窗下灯不明”的历史。道路修好了,居民们纷纷在自家房门前栽种花草树木,保持门前清洁,小区环境大为改观。不少小巷成立了文艺队,经常开展文艺演出。居民们还积极捐助综治费用,组建巡防队,共同维护好社区治安。居民们都说,一条小巷,不知不觉就把大家的心拉近了,把邻里间的关系变和谐了。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