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通过‘创城’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今天的南宁,市民更文明,城市更靓丽,人民更开心!”9月26日,再次来南宁市观光旅游的美国、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游客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南宁市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荣获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创城”一开始,南宁人不是为了“创城”而“创城”,而是通过“创城”达到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把“三个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市民更文明了
26日上午,在南宁市民主路上,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大爷,因骑自行车摔伤了。一对非亲非故的情侣路过见状,马上把老大爷扶上的士,送去医院治疗。市文明办的同志说:“如今,南宁市民的素质比过去大大提高了,更文明了!这都是‘创城’带来的新气象啊!”
在首府南宁,不管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公共场所,不少吃果者或抽烟者,都自觉地将吃剩的果皮或烟头,丢进垃圾箱里。
在“创城”中,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开展建设“诚信南宁”活动:以“塑形象”工程为载体,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忠诚、廉洁、高效”为主题的“市民评议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教育活动,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以“创品牌”工程为载体,在工商企业开展以“守法、诚信、开拓”为主题的“创企业品牌、创商品品牌、创服务品牌”教育活动,树立“诚信经营”形象;以“育心灵”工程为载体,在市民中开展以“文明、礼貌、奉献”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树立“诚信市民”形象。他们开展“十佳人民满意机关”、“十佳诚信企业”、“十佳市民”和“十佳窗口行业标兵”等系列“十佳”评比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动了“诚信南宁”的建设。他们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与服务博览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开展“服务博览会,铸造文明魂”精神文明系列活动,树立市民诚信友爱新形象。
去年以来,该市公民道德建设主要抓4大活动:一是开展以“当好东道主,服务博览会”为主题的百万市民素质培训活动;二是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模范户”评比教育活动,共评出遵纪守法模范户、诚信经营模范户、五好家庭模范户、邻里团结模范户36万多户牞占总户数74.95%;三是开展服务博览会,创建全国文明城-文明交通伴我行“四让”活动。即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
“四让”活动开展以来,市民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增强了,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四是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服务博览会,奉献博览会”活动。通过4大活动,市民树立了“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讲奉献”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城市形象”的意识。在去年博览会期间,南宁市民以自己实际行动向东盟各国代表团展示了新时代南宁人文明礼貌、诚信友爱的良好精神风貌。
通过“创城”,目前南宁市已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村镇)17个,自治区级文明县区3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村镇)250个,市级文明县区7个,市级文明单位(村镇)669个,生态文明村350个,乡镇宣传文化站50个,军(警)民共建对子450多对,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600多个。
城市更靓丽了
“我已多次来南宁。这次来觉得变化最大,真是一年一个样。南宁真的变靓了。这是‘创城’的结果啊!”前来南宁投资办企业的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丞这样说。
“我们在南宁已度过70多个春秋了,有很多地方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难以辨认。真是越看越想看。南宁‘创城’创出了新模样,我们太高兴了!”家住南宁堤路园边的李秀明等6位老大娘这样说。
在“创城”中,南宁市以建设“中国绿城”为目标,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年来累计投入230多亿元,建设近400个项目,目前已有200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改造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该市先后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和首批“中国人居环境奖”。最近,联合国人居环境署将在南宁召开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创城”后,南宁市共新建道路175.5公里,改扩建及维修道路31.4公里,打通51条断头路,对全市90%的城市主干道实施改造建设,40公里的快速环道,永和大桥、竹溪立交桥等5座桥梁已建成通车,葫芦顶大桥等5座跨江大桥已开工建设,结束了城市“东西不畅,南北不通,越江不便”的历史,初步形成了“五横四环三纵”的交通网络。总投资30亿元、全长26.2公里,集防洪、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商贸于一身的邕江北岸堤路园已建成通车。总投资28亿元的江南堤路园可望最近完工,整个工程建成后,全市城市防洪体系将达到50年一遇标准。
该市还加快交通场站布局调整,在城市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新建1个客运中心,加快市中心长途客运车站的搬迁工作,使市中心交通压力得到减轻。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南宁市实施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开展“绿化阳台,美化南宁”,认建、认养绿树、绿地,保护古树名木等活动,增强市民绿化美化意识。到9月中旬,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81%、39.56%和10.3平方米。累计投资15.54亿元,完成了南湖综合治理及朝阳溪综合整治等8项工程。投入环保资金25亿元,使全市环境污染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完成30条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和美化、亮化,加快青秀山风景区开发建设,完成了城市主要片区、高层楼宇的灯光亮化工程,达到了“白天看园林景观,晚上看灯光亮化”的效果,增添了现代城市气息。目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前5名;邕江干流水质保持国家地面水三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2004年达到98.1%,比2001年上升了6.6个百分点;市区声环境处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好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91%。在全国46个重点考核城市中,该市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排名第16位。
市民更开心了
如今在南宁,常常看到一张张笑脸,听到一串串笑声。人们说,这笑脸笑声在“创城”后变得更多了。
9月26日一大早,在南宁民生广场,30多个妇女正在开心尽情地跳健美操。“南宁‘创城’为我们市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跳着健美操的黄月美动情地说:“过去,住在这附近的人,都想找个地方娱乐娱乐,松松身子,但都没有如愿。如今,堤路园上建了9万平方米的民生广场,我们可以来到广场上跳跳健美操,搞搞娱乐。我们住在这一带的人太有福分了!”
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南宁市十分注意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3年来,该市因城市建设和改造共拆迁300多万平方米,由于按照“思想工作到家、经济补偿到位、确保被拆迁户安居、依法办事坚决、具体责任明确”的要求推进,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到目前没有发生因拆迁改造导致的大规模群众上访事件。
南宁市连续几年每年都实现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该市荣获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抗风险能力、覆盖面扩大、社会化管理等方面都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
南宁市还切实维护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到9月下旬,该市安排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残疾人1.13万个,就业率达80.57%;为城乡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光明工程”,使4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对20多万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和引导性培训;取消农民工子女入学借读费,解决6万多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并规定农民工子女享有与本市市民子女在校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在南宁工作签订1年以上合同的农民工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待遇。
南宁市还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到9月下旬,全市拨出2179万元专项资金,在农村建设5万多座沼气池;投入近亿元资金,建设1958处饮水工程,解决56万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修建乡村道路92条797.149公里,解决121.64万人的行路难问题;建设300个五保新村、84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13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