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42平方公里,人口从20万增加到42万,城镇化率由15.12%提高到31.06%,贵港仅用12年!在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行榜上排在全国149位,在广西排名第四位,贵港正从一个“农民城”逐步嬗变为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
贵港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地产业功不可没。
江北江南好风光
“老城看南宁,新区学贵港。”这是自治区领导对贵港市城市建设尤其是新区开发的高度评价。如今,漫步城北新区,街道宽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原来的荒芜之地矗立起了一座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9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区。城北新区的崛起,房地产开发企业始终在唱主角。荷城新苑、世纪花园、德宝花城、盛世名门、国际新城、阳光都市、世纪经典、普罗旺斯、龙脉华庭、豪港华庭……一个个现代化楼盘在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舞台上轮番上演,在稳步推进城北新区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旧城区,湖畔人家、港宝商贸街、凤凰城、聚龙城、国际生活港等8个大型生活小区的改造开发已经完成,东湖整治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也已启动房地产项目。江南城区的房地产开发也不甘示弱,金港商贸城、南湖商业广场、滨江小区、水岸郦都等项目相继动工、竣工,在向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住房的同时,也使江南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我市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地级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城北新区开发为重点,结合旧城改造,推动城市建设全面发展”的科学决策,全市掀起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高潮,形成了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江北江南并举、现代化商业与高档住宅小区并重的开发新格局。
点亮资本的神灯
我市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新城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新区融资、经营、开发的主体,在政府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财政适度投入、用好土地资源、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途径,精心包装城建项目,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来了土地价值的不断提升,吸引一大批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
截至9月30日,贵港市共注册成立房地产开发企业104家。2008年,全市共规划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52项(含后续项目),总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总投资69.91亿元,重点打造中心城区39幢高楼,现有7幢已封顶,12幢已建至7至21层,20幢已进行基础建设。1至8月,我市共完成房地产投资13.5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7%,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2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我市房地产业还通过关联效应带动和促进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每年提供税收2亿多元,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重点开发建设城北新区的同时,我市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盘活旧城区国有土地进行旧城改造,开发房地产项目。凤凰城、聚龙城、国际生活港、湖畔人家、广场明珠等房地产的成功开发建设,大大提升了旧城区的城市品位。现在,我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东湖整治开发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该项目除了进行房地产开发外,还对东湖进行综合整治,重现东湖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风貌;由八方置业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的中央广场项目也在有序推进,高层商务楼盘将在港北区政府旧址拔地而起,矗立于郁江北岸。
住有所居环境美
我市地房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市民提供了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环境更好的住房,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建市以来,我市房地产销售面积达760多万平方米,为居民提供1万多套商品房。同时,通过房地产的开发和土地、房屋的整体规划,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2006年,我市荣获“广西园林城市”称号,在2007年第六届“南珠杯”竞赛中荣获全区B类城市特等奖,连续两次获得“南珠杯”竞赛最高奖。(廖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