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
南宁有关部门曾于2008年11月召开《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及方案汇报会。首府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已经原则通过该规划成果,交由编制单位将成果完善,《总体规划》目前已上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最后将由国务院审批敲定。根据《总体规划》,到2020年,南宁将更加美丽,更具现代气息,同时也更富特色。《总体规划》规划的南宁未来美好蓝图具体有哪些内容?居周刊从《总体规划》中精选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内容,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原则,推进公众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
城市规模
2020年南宁中心城人口300万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南宁的城市性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规划层次和规划范围为: 《总体规划》市域为南宁市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为22112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方面,市域总人口2010年控制在690~710万,2020年控制在780~800万;中心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210万,2020年控制在300万。
城镇化水平方面,2010年,市域城镇人口340~360万,城镇化水平48~52%;2020年,市域城镇人口470~505万,城镇化水平60~65%。
用地规模方面,201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控制在216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中心城发展
“一轴两带多中心”
《总体规划》指出,南宁城市的主导发展方向是“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
中心城突出“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一轴”,即以邕江及两岸为发展轴线。“两带”,即邕江两侧形成南北城市发展带;北发展带以综合服务、教育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等城市功能为主;南发展带以产业服务、工业及物流等产业功能为主。“多中心”,即以城市中心为极核、组团中心为主体、片区中心为骨干、社区中心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型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同时,规划3个功能各有侧重的城市中心:旧城以商业、金融、旅游服务为主导功能;埌东、凤岭以商务和会展为主导功能;五象新区以行政办公、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为主导功能。
交通枢纽
路网“四横四纵”
总目标是建设面向多区域合作、符合南宁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的,协调、可持续、高效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中心城路网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形态为以网格状为主,重点改善东西向交通条件,规划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四横”为相思湖北路—秀厢大道—南梧大道,大学南路—中华路—园湖北路—建政路—凤岭北路,南站大道—白沙大道—竹溪大道—凤岭南路—民族大道东延线,原东南高环;“四纵”为清川大道—沙井大道,北大路—永和路—南建路—友谊路—机场高速,厢竹大道—竹溪大道—青山路—平乐大道,原东高环。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期内建设3 条轨道线:首先修建1 号线(西乡塘客运站~三屋),其次修建2 号线(西津~玉洞),然后修建3 号线(鸡村~那黄);共修建线路64.0千米。预留远景其余3 条轨道线路站场及线位,最终线路总长达到约173.5千米。
铁路发展规划:全面扩容改造,建设南环铁路复线,增加江西村、南宁南、那罗三个铁路线路疏解区。铁路体系规划本着“客进货出”原则,客运设施建设的重点在于客运综合体系的建设和规划预留,预留大塘南宁铁路客运南站和凤岭站。
航空港发展规划:按4E标准扩建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逐步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同时实行机场军民分开,搬迁军航。
远景规划
两地纳入中心城
远景城市规模:未来南宁市大都市区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将达到550~600 万,而中心城范围内的城市人口也将达到400~450 万。相应的,南宁市大都市区和中心城范围内的城市用地规模,也将分别达到550~600平方公里和400~450平方公里。
远景发展方向:发展方向将向东和向南发展,重点发展玉洞、那马以及其东部地区。同时,随着位于中心城边缘的吴圩明阳空港城和三塘的发展壮大,也将把两地纳入中心城的范围,统一进行规划。 (苏颖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