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玉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市近两年建成7000多沼气池


2005/11/15 8:10:45   来源:玉林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从2004年以来,玉林市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工作,先后加大投资建成7000多沼气池,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发展。

   从“连茅圈”到生态家园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04年以来,玉林市共争取到中央国债资金609.8万多元,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216万元,农户自筹3070万元用于农村沼气池建设,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按照推广沼气池建设的要求,全市农村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建成沼气池7480座,传统的“连茅圈”农户逐步向“生产、生活型”生态家园户转变。

        记者在一些农村看到,全封闭式沼气池就建在每家农户的院子里,一般紧靠猪圈和厕所。没有了烧柴的烟气,每家的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过去堆满柴草、又脏又乱的厨房,由于用上了沼气而完全变了模样,每家每户厨房锅台都贴了白瓷砖,干净整洁。

    小沼气带来大效益

        能源问题是“生态家园”建设的“瓶颈”。玉林市农村农业人口众多,发展沼气、太阳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优势明显,尤其是发展沼气。如今随着沼气事业的发展,农村改变了“砍柴做饭烟熏眼,粪水蚊蝇满庭院”的落后状况,降低了人畜发病率,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有50多个村民小组6000多人的博白县径口乡茶根村,历来能源短缺。2004年以来,茶根村农民告别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开始用上了沼气。

    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在沼气池建设工作中,玉林市层层落实责任制,注重扩大宣传,精心组织实施国债项目,调动了广大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各县(市)区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狠抓技术培训,系统地整合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与农村改厕、改厨结合,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地、太阳能和生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形成农户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把沼气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紧密结合起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了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 (记者 黄尚宁)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