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宾市委、市政府邀请了包括北大教授董黎明在内的专家组对我市教育园区的概念规划方案作评审。北京亚泰都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水韵智城”设计方案,获得评审团的一致认可,被评为最佳方案。 来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秀隆出席会议,市长杨和荣致辞。出席会议的市领导还有景宪法、龙定茂、卢运福、苏建荣、苏立环、曾艳等在家的四家班子领导。副市长陈维主持会议。 新建设的教育园区地处来宾市主城区西北部的华侨投资区腹地,规划范围东到柳南高速公路,南至来合(来宾——合山)铁路,西接北之江,北至规划快环路。园区分为五个功能区:资源共享区,布局可供园区内所有学校师生以及城区市民共享的设施,包括市体育中心、市卫校附属医院等;高等教育校区,近期规划布局柳州师专来宾校区、来宾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类设施及其配套基础设施,远期引进1至2所区内外高校到园区内办学;职教中心校区,主要规划布局各入驻中职(技工)学校的教学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技能实训区,主要规划布局教育园区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入驻院校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创业中心、软件基地和为教学服务的部分产业;基础教育区,主要规划布局入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等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 按照总体规划目标,我市将在教育园区内建设一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产学研相结合、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中外合作办学相配套的职业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形成校企合作、工学并重,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建成立足来宾,面向桂中,辐射全区的现代化教育园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万亩,其中,各院校用地约4000亩。近期,通过引导柳州师专来宾校区、来宾职业技术学院、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来华中学等学校入园办学,规划5年内在校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每年完成职业培训1.5万人次,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创业环境宽松、生活服务优良的现代化城市文化新区。今后,通过引进1至2所区内外高校到园区内办学,达到园区内在校生5万人的规模。
在当天的教育园区评审会上,专家组还对我市将于明年动工建设的红水河三、四桥桥型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张秀隆提出,桥的设计不仅要解决交通的问题,在宽度设计上要适度超前,还要考虑到美观,把亮化效果等融入其中,努力把每一座桥都打造成红水河上的标志性景观。红水河流经我市城区主线,要围绕红水河打造景观城市,未来我市还将在几座大桥之间的红水河两岸,打造沿河景观带,因此,桥两头的设计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做好规划,整体考虑桥本身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杨和荣提出,桥梁设计要遵循功能完善、设计超前,美观亮丽、城市景观,各有特点、与环境和谐的原则。 专家们对新桥桥型设计方案纷纷发表看法,建议我市在桥梁设计上,要从城市整体来构思,把城市文化等融入其中,结合桥和城市综合规划以及两岸土地开发等众多因素,对桥的功能景观做好定位,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同时,景观设计要实现互动,即要努力做到从城市看桥和从桥看城市都应该是美观的。 ( 黄显巧 吴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