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柳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经政府批准实施


2009/2/11 13:10:27   来源:南国今报
【字体:  】【颜色: 绿 】 
    《柳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日前经柳州市政府同意批准实施。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主城区三个层次。近期目标在2010年前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远期目标(2011-202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明年森林覆盖率达63% 

  市域范围包括六县和市区,总面积18707.25平方公里,市域绿地分为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区、控制性开发利用区和资源开发利用区。以山地森林植被恢复保持为基础背景,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村镇园林绿地建设与风景区建设相结合,全面构筑城乡风景绿地网络,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规划以沿铁路、公路、河道两侧的绿化带建设市域绿色生态廊道,包括湘桂线城镇发展廊道、枝柳线城镇发展廊道和其他小城镇次要发展廊道;对原有植被的保护,按照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要求,完善市域12处风景名胜区与景点绿地规划,保持好原有植被,在区内栽植适宜当地生长的风景观赏树木,提高景区绿化覆盖率和景观特色;城镇绿地建设以“一镇一环,一镇一街,一镇一园”形式全面推进,要求各小城镇的镇区人均公园绿地7平方米以上,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35%以上;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村,推广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保护好村庄周边植被、林地和古树名木,多种形式相结合乡村居民点的绿化覆盖率35%以上。 

  2004年柳州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0.2%,居全区前列。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水源林建设,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至2020年达到70%。 

  主城区山水交融织绿网 

  主城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规划可概括为“一带、二环、三肺、六楔、多核、两轴”。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和城郊形成“环、楔、廊、园”有机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具体表现在“山水绿网联通、六楔绿环交织、绿肺绿核支撑”。 

  由柳江水面及两岸绿带环绕而成的重要生态廊道将成为城市的“风廊”和“绿廊”,发挥城市“绿肾”的作用;以主城区四面秀峰环立的大背景和环城快速路绿带为城市绿环;六条与环城快速路相连的对外交通干道及两侧绿带,形成生态绿楔;三门江森林公园风景区、大龙潭-都乐-响水森林郊野公园风景区、文笔山生态保护区三片大面积的绿地,成为主城区的天然“绿肺”;主城区内布置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等系列核心绿地;强化跃进路和潭中大道两侧绿化,形成两条城市景观绿轴,分别向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延伸,融入外围山体,将生态气息引入城中。 

  按照主城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环境特点,针对解决现状问题,规划分为柳北区、柳东区、阳和区、桃花区四个分区,分别有重点地进行绿化规划控制。 

  恢复完善自然生态系统 

  规划将城郊风景名胜区、城郊生态林地划为生物多样性资源重点保护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普查,提出资源评估报告,建立动态监测档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逐步恢复完善这些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使之成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质”。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同类型、大小不一的绿色“斑块”,是城区生物多样性的重点,规划建立多样化的人工绿地生态系统。将季节性洲岛(萝卜洲)辟建为生态湿地公园,并增加都乐湿地生态公园。 

  加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如柳江两岸生态廊道建设、线状的面积较小的水域以及柳江支流、溪流的生态廊道建设、城市铁路、过境公路的防护林带、城市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以及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为各种生物在城市中自然、自由的流动和迁移创造条件,从而保护和增加城市内部的生物多样性。 

  在2010年前初步建成比较稳定、协调的柳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到2020年前,形成比较稳定、完整、良性的柳州市城市生态系统。 ( 王剑  覃璇 曾昭杰)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