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上海市环卫事业发展侧记


2009/2/18 14:22:18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从“清道夫”到“城市美容师”

——上海市环卫事业发展侧记

 

  过去,大扫帚、铁锹、小木车曾是我国环卫作业的“三大件”,环卫工人没有地位,被称为“清道夫”。改革30年来,随着环卫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特别是环卫机械化,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有效地减轻了,作业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如今的城市主要道路保洁已看不到用大扫帚扫地的情形,而代之以机扫车扫路、洒水车冲洗、人工辅助保洁的新型作业方法。现今的环卫工人已经完全告别了“铁锹抄垃圾”的时代,环卫工人被誉为“城市美容师”。

  以上海市为例,30年前,当时的环卫管理部门称为“清洁管理站”,是一个科级的事业单位,各区的“清管站”不过百余名职工,承担着城区马路清扫和垃圾、粪便清运工作。1994年该市试行道路清扫保洁法,即机械化清扫、洒水车冲洗、人工保洁、市容监察巡回执法“四合一”操作法,彻底丢掉了大扫帚。2007年推行的“夜间作业、白天养护”的保洁模式革新,不仅提高了中小道路保洁水平,更使道路机扫率和冲洗率大大提高。小型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的新型收集方式,封闭化、集装化的运输减少了社区污染。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生化处理厂等大型环卫处置工程,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的困扰。

  从2004年7月起,上海市18个区县的环卫作业服务事业单位全面转制为企业(不含浦东新区。浦东新区于1998年完成了“事转企”改革),市级层面通过整合市局直属系统作业服务单位的资源组建了国有独资的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2月整建制划给上海市城市投资开发总公司,实质性实现政企分离;区(县)层面,组建了78个不同类型的作业服务企业(含二层次企业,不包括浦东新区),连同浦东新区先期已转制的环卫企业,市容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同时,在工作中做好职工身份转变的平稳过渡。2004年7月1日,上海市市容环卫系统2.4万名职工中有1.8万余名由事业身份转变为企业身份。为使改革平稳过渡,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3亿多元,对市容环卫老职工予以倾斜支持,对5年内到达退休年龄的5800余名职工,仍保留其事业身份,实行内部待退休政策并为1.12万名职工购买了一次性补充养老保险。

  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历经改革,推动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市容环卫系统管理管理与作业部门分离的市场化改革后,市容管理局负责该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和环卫作业市场监管的工作,加强了环卫作业市场的业务监管。各街道(镇)建立了环卫所和市容监察中队,进而又在街道设立了监察分队,保证了环卫质量。市、区、街道(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化,深化了社区市容环境管理、考核、监督、检查,区域市容管理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

  上海市实施市容环卫综合改革以来,各类社会资金进入大型环卫设施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生活垃圾处置市场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开放。目前,在大型环卫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上,从单纯依赖财政性资金向多元投资、融资还贷、多方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转变,已形成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格局。

  市容环卫行业在改革大潮中发生着沧桑巨变,也完成着“跨越式”发展。 吴可轮/文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