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平市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思路,摸索出一条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文化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力有序转移就业的新路子,从而实现了经济和就业同步增长。目前,该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达30万人,年劳务收入15亿元。今年1~10月份,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17000多人,其中向广东输出劳务11000多人,全面完成年新增就业指标任务。
桂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总人口17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90多万人。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该市先后出台了《桂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和《桂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净增就业岗位、解决困难群体就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等指标任务纳入政绩.考核内容。成立了桂平市就业服务中心,各乡镇和社区相应成立了劳动保障机构,建立了市、乡(镇)两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站,免费为就业民工提供劳务供求信息,为农民工就业构建了就业信息和服务平台。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确保农民工顺利转移就业的基础。为了提高农民工劳动文化技能素质,促进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该市建立了“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工作。目前,该市共有12家社会办学机构开设了电机修理、摩托车修理、家电维修、服装设计、电脑等20多个特色专业,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年培训能力达1万多人。同时,通过公开投标、现场考评等途径,确定了五家职业技术学校为该市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免费为就业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学习场所。该市还根据市场的要求,采取订单培训、订单输出、先培训后输出的方式,由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保证90%以上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实现转移就业。珠三角是农民工向往的就业“天堂”,该市每年均派员深入该地区了解企业的用工意向并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就及时培训并输送相应的技术人才。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该市的农民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和“智力型”转变,减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增强了农民工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本领,提高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成功率。
为了使更多的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该市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力度,不断扩大就业空间。今年1~lO月,该市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生产项目99个,随着项目的生产和建设,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毛纺织业是桂平市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壮大起来的产业。据统计,目前该市已发展毛织、针织企业380家,共吸纳了3.7万多人进厂工作。 (杨一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