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环境整治项目巡礼


2009/4/14 8:48:41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它将时间凝固于古旧的建筑,记录着时代的流光碎影;这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城,它天蓝水碧、气候宜人,宛若渤海湾畔闪亮的明珠;这是一座四通八达的城,它水路、陆路便捷畅通,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这是一座蓄势待发的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千载难逢机遇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全面开放给它插上腾飞的翅膀。它就是旅顺口,一座充满底蕴与生机的城。  

  旅顺口全区总面积512.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9.7公里。如果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上天赐给这座城市的礼物,那么将生态环境永久保护,“建设适宜人居的海滨生态城区”则是历届旅顺口区委、区政府带领干部群众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旅顺口区政府按照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改善人居环境的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建设经济强区、科教兴区、旅游名区、生态型海滨森林城区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管理等方面做足文章,实现了“城区园林化、环城森林化、海洋生态化、道路景观化、小区游园化、植树护绿社会化”的目标。  

  大幕拉开人居环境悄然改变  

  旅顺口作为一座见证历史的老城,城区内散落着诸多日伪时期的破旧建筑,城市交通狭窄老化、市政公园及道路绿化体系极不完整、住宅区域无系统绿化、城市综合管网极不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区环境容量压力日益增大,沿海低洼的滩涂区成为敏感性较强的生态脆弱区。上世纪80年代,旅顺口区公共绿地面积16.4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仅3平方米。其中,87%%的绿地面积集中在太阳沟景区一带,其他区域人均拥有绿地面积仅为0.5平方米。  

  生活的富足使居住在旅顺口的百姓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追求绿地草坪、追求清新空气、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针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旅顺口区委、区政府提出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确定了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改善人居环境的序幕在旅顺口悄然拉开。  

  负责此项工作实施的旅顺口区城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连续多年大规模地开展了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工作,实施了环境优先战略,确定了在建设现代化城区的同时,保护好历史文物,完善特色建筑,加快建设生态居住区的城市总体发展思路。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为此,旅顺口区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人大通过、市里审批“五位一体”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批机制。早在1982年旅顺口区就完成了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进行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2004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旅顺口区按照“一城两区三带”的空间布局,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区排水规划、消防规划、燃气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形成了旅顺口区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控制下,旅顺口区进行了一系列绿地改建和新建项目,给予蛇岛自然保护区和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每年几万条蝮蛇和十几万只候鸟栖息于此,形成了“龙凤呈祥”的世界奇观。这个区还从提升城区特色风貌着眼,挖掘旅顺口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旅顺特色的街巷。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对长江路、黄河路等街巷进行了欧式立面改造,再现老街区风貌。往日污物孳生地如今已被绿地覆盖;曾经坐落于居民区内的坟茔山、垃圾山现已变成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园。目前,旅顺口城区内有公园10座、游园6处、广场5个,形成每千米1个公园或游园、广场的最佳布局。  

  保护生态造就“碧水蓝天”  

  旅顺口,地域因海而闻名,风光因海而增色。徜徉于黄金山海岸,听波涛拍打礁石,看万里晴空无云,呼吸清新的空气,格外心旷神怡。而能拥有这样优质的生态环境,得益于旅顺口区实施的“青山碧水蓝天”工程。  

  旅顺口人一直对流经城区的龙河怀有深深情结。这条从远古流来、向未来奔去的河流,不仅养育了旅顺口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也传承了人类的文明。以前的龙河两岸企业林立,污水随河流汇入军港,雨季冲刷的泥沙也通过河流进入军港。1998年,旅顺口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军义务出工出力,在冬季枯水期完成了河道清淤治理,清淤50多万立方米。投资近3000万元筑堤坝、绿化河岸,建设了龙河水上公园,并修建了一座年蓄水量137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库。同时,投入3亿多元搬迁两岸污染较重的旅顺化肥厂、火车站货场等15家企业。现在,龙河两岸绿草、绿树围绕,已成为旅顺口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旅顺口区相继投入2亿元,下大力气,高标准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一批对全区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重点、难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区政府先后对169.7公里的海岸线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关停淘汰了沿海近百家家庭作坊式的海菜加工场、饲料加工场,废弃了建在海边的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填埋场,辖区海域水质分别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二、四类海域水质标准。新建的柏岚子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了污水处理工艺;实施了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城区内现有的污水排放管道实施截流,污水收集系统覆盖整个城区,基本实现污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统一排放。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废水治理达标率由1993年最低时的41%%,提高到如今的94%%。据了解,“十五”期间搬迁和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36家,拆除、淘汰小吨位锅炉50多台。  

  空气质量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让城区百姓享有优质的空气,旅顺口区政府加强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测与管理,通过报废处理、政府出资收购等办法,使全区600多台旧载客微型出租车退出市场,并增加300多台新车投入运营,既减少了尾气排放,又降低了噪声,可谓一举两得。2007年,汽车尾气检测合格率达93.9%。  

  如今,旅顺口辖区海域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海域水质标准,从2003年到2007年期间,旅顺口区二级以上天气分别达到了345天、347天和351天,城市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  

  政府主导建设节约型城市  

  和许多山美水美的城市不同,旅顺口的美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政府倡导的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理念上。多年来,旅顺口区已从城市雨水收集、中水处理、乡土和保健植物应用、植物保护等方面不断吸纳先进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旅顺口是缺水地区,水资源更显得弥足珍贵,雨水收集便成为一种“天赐”之宝。旅顺口区政府在2006年就已提倡和展开雨水收集工作。他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保留一些低洼地作为景观水体;同时绿地低于道路排水系统10厘米,使草坪适当地积水,以利于下渗收集。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创造性地将雨水管道改造成渗透管网系统,以便将一部分优质雨水渗透到地下,有效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对于小区给排水管网系统,采取雨污分流排水,设立雨水收集池,收集的雨水既可浇灌绿化,又能作为消防储备,还可排入小区的景观水体补充水源。  

  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中水处理成为节水和治污的双益措施。区城建部门针对中水供应的范围大小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中水回用系统。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将产生的中水再次利用,用于解决冲厕、绿化、景观、冲洗地面、洗车等日常用水,有效缓解了淡水紧缺问题。  

  近年来,旅顺口区政府提出,城市绿化要杜绝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铺张浪费的现象,积极倡导应用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地的实际建设中,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同时注重推进乡土树种的选优、培育和应用,培养一批耐干旱、耐盐碱、抗海霎、耐寒、耐阴、抗污染的树种。为了使保健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旅顺口区城建部门从与市民日常活动最密切的公园绿地、居住绿地、医疗附属绿地的绿化建设入手,加大杀菌、抑菌保健功能较强的适生植物的配置比例,从而改善城区人居生存质量,使每一个居民都生活在健康的环境里。  

  绿化打造生态型海滨大园林  

  春天为旅顺口带来了绿色,山川变绿了,道路变美了,小城旅顺口不仅是“蓝色”的,还是“绿色”的。多年来,旅顺口区委、区政府把创建生态型海滨森林城区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将整个城区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多元化开辟建设资金渠道,着力将旅顺口建设成大连真正的“后花园”。旅顺口的“绿”是纵横交错的,不仅要绿化城区,还要绿化郊区;不仅要绿化道路,还要绿化小区;不仅要平面绿化,还要垂直绿化。旅顺口正在从“在城市中心建公园”向“城市建在园林内”转变。  

  一年一度的植树造林,使旅顺口收获颇丰,城区290多座山植被覆盖率已达90%%以上,基本消灭裸露的荒山、荒坡、荒滩和荒地。汽车驶进旅顺口南路,就像进入了一个绿色的花园。2万余株行道树栽植在84条道路的两旁,龙柏、法桐、银杏、樱花、雪松等骨干树种,配以刺槐、杨树、柳树等基调树种,二者有机结合,使道路绿化更加丰富多彩。  

  旅顺口区借鉴和采用日本先进的成熟技术,对建筑墙面、住宅阳台、庭院廊架、山坡岩体等方面进行了大范围的绿化处理,收效显著,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这个区还将绿色的触角由地面扩展到屋顶,在有条件的楼宇进行屋顶绿化试点,并逐步在全区推行。  

  品质促进城区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项目的展开,旅顺口区城建局陆续开发建设新城区,做大了城市发展规模;改造完善老城区,做强了城市综合功能;规范化管理,做美了城市人居环境;多元化投入,做宽了城市经营道路,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不断突破和快速发展,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大大改善。目前,在旅顺口城区的绿地系统中,绿化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1.8%%,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6.5%%,人均公共绿地15.8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均位居前茅,先后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等多种荣誉称号。  

  绿色旅顺口的环境建设,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构建与城市发展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将保护自然水体、山体林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带、住区绿地等纳入整体生态系统之中;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合理、稳定、均衡,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的协调发展;通过涵养水源和控制水污染、交通生产尾气的排放控制、生态绿地的建设,逐步提高旅顺口区的生态环境品质,促进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汤莉  张妍  陈燕)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