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日历即将翻过,来宾市工业战线为我们这座将满三周岁的城市送上了多重厚礼。记者目前从市政府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来宾市完成工业增加值预计55亿元,与建市之初的27.18亿元相比,增长了2倍多; 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已上升到39%,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一个百分点,实现来宾市(包括原柳州地区)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来宾市工业总量在全区排名由建市之初的第九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七位。
1%的历史意义
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这对南宁、柳州、桂林这些老牌城市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对我们这个成立才三年时间的年轻城市而言,却是非同一般。用副市长段一中的话说,别小看这一个百分点,其意义却是里程碑式的,它说明了我们来宾市在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来宾市工业总量不仅三年上了二个台阶,而且工业效益也得到持续显著提高。市统计局2004年统计数字表明,当年来宾市的工业经济综合指数排在全广西第一位,14项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中,有6项排在全区首位。工业对来宾市经济的贡献率达45.8%,成为来宾市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今年工业生产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市经委预测,预计2005年来宾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9.67%;预计来宾市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20.5%;预计来宾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来宾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7%;产销率为10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五结合”为“工业立市”提供发展支撑
来宾市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并围绕来宾市的资源优势,适时提出了坚持水火电结合、电冶结合、糖纸结合、种养加工结合、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发展高新技术结合“五个结合”,做大做强能源、糖纸、冶炼、食品、建材、农产品加工、医药、商贸流通等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全市营造了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方面的力量得到凝聚,形成合力,掀起了工业建设的高潮。
“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确立后,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制定,加快来宾工业发展依然是镜中月、水中花。为此,在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经调查研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来宾市工业发展的若干决定》、《关于中小型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广西来宾市投资优惠政策》、《来宾市工业区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完成了《来宾市“十五”后三年及2010年工业发展规划》和电力、冶金、制糖、建材、矿业、医药、农副产品加工、茧丝、林纸、板业结合等97个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写。
85亿元夯实工业基础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建市之初,来宾市就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建设,以项目促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
2003年至今年底,来宾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合山电厂2×30万千瓦机组改造、八一铁合金(集团)公司2×16500KVA电炉改造以及几家糖厂扩建等重大技改项目的相继竣工和投产,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正在加快建设的乐滩电站、来宾A电厂2×30万千瓦机组技改项目、桥巩电站8×5.7万千瓦机组项目、广西汇元锰业有限公司锰系列产品项目、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年产9.8万吨文化用纸项目,更使来宾市工业经济前景一片光明,预计明年来宾市的工业总量比2002年建市之初翻一番以上。
支柱产业撑起工业半边天
电力业、冶炼业、制糖业三大支柱产业,在来宾市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来宾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结合来宾实际,始终把做强做大三大支柱产业作为发展来宾工业的关键,使之成为工业快速发展的主动力。
通过三年的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三大支柱产业生产能力已得到扩大,制糖业由2002年日处理原料蔗48850吨/日提升到2005年的67500吨/日,增长37.15%;电力业由2002年装机容量为149万千瓦时提升到2005年的275万千瓦时,增长84.56%;铁合金由2002年年生产能力32万吨提升到2005年年生产能力40万吨,增长25%。2003年至今年底,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0.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数的8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1.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数的89%;实;实现利润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数的99%。
改革改制注入新活力
深化改革是发展壮大来宾工业的必由之路。为尽快改变来宾工业弱小的地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毅然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对一些行业实行多元化的投资,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来宾市一批企业迅速强大。
自2003年以来,广东东糖集团通过增资扩股,先后重组了我市的迁糖等五家糖厂,组建了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使企业竞争力一跃进入全国糖业企业前五名;武宣、象州两县引进英国等国外资金组建武宣博宣食品公司和象州博华食品公司,忻城引进民营企业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并购本县两家糖厂,组建了忻城南华公司;永鑫糖业公司、金秀县药业公司、来宾金钱草制药公司、忻城县制药厂、兴宾水泥厂等一批企业也进行了改制。通过企业改革改制,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盘活了企业固定资产,优化了资产存量,企业活力增强,实现了做大做强、放开搞活的目的。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中,还对企业职工的身份进行置换,并将企业办社会剥离出去。这样一来,不仅维护了职工的利益,同时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一心搞好生产,使企业重现生机和活力。
“一区多园”绘就工业明天
建立工业区是来宾市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决策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的具体措施。参照其它省市先进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来宾市在原规划的三大工业区的基础上,重新对工业区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在工业区的建设上将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即设立来宾市工业区,分设河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河东综合工业园、华侨投资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凤凰(八一)工业园。
目前,来宾市工业区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来宾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一区多园”来宾工业圆区的构想》、《来宾市工业园区管理办法》、《来宾市工业园区投资优惠办法》的讨论稿和八一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图已完成。另一方面,来宾市循环经济工业区(试点)工作正在积极争取。三是已入驻河西工业区的东糖集团年产9.8万吨浆纸项目、广西汇元锰业公司锰系列产品加工项目、来宾A电厂2×300MW扩建项目及来宾港码头等项目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将于2006年相继竣工投产。工业区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都在实施中。四是工业区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今明两年在工业园区落户的项目有:广东东糖集团投资2亿元利用糖蜜生产酵母及酵母精项目、香港丰林国际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年产20万立方米定向刨花板项目、来宾金钱草药业有限公司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能力和上新产品项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