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黄金中轴线·体验篇
当年,在许多柳州人的传统印象里,从学院路至西江路、静兰大桥到高速路口一线属郊区,那里曾是一派田园风光。然而,随着城市的外延,文昌路、桂柳路、学院路、静兰桥的开通,畅通的道路使这一区域逐渐热闹起来,甚至距离市中心近在咫尺,一条新城中轴线开始脉络清晰,人们居住中心开始向柳州这条新中轴线方向再度东移。
“中轴”生活圈:其实并不远
这条新城“中轴”生活圈到底有多大,距离市区究竟有多远?
其实按政府规划,新中轴线将以静兰片区为核心,在2008年1月公布公布的“柳州市静兰片区分区规划”中,静兰片区分区规划的范围为北至潭中路、西至东环大道、南至西江路、东至柳东的范围加上河东中心区的范围,总面积14.2平方公里。
记者将此区域划分为三个中心点进行体验式探访:从处于现市中心的八一路今报柳州记者站出发,经文昌桥,便一条大路直达中轴线第一个中心地带碧园·大城小院,行程5.5公里,以平均时速40公里/小时行进,10分钟便可到达;
随后,再经桂柳路上三门江大桥,出官塘收费站,又是一条双向6车道的大马路,直往位于柳东区的阳光丽景楼盘,行程近21公里,30分钟即可到达。即使不开车,乘坐开通的公交车也很方便,其频率约为5—10分钟一趟;
从碧园·大城小院到静兰生活圈的另一个中心点——凤起新都,只有1公里左右的路程,2分钟即可到达,这就是说,从凤起新都到市中心最近的一条路只需12分钟,不管开汽车、摩托车,甚至骑自行车,都可以来去自如。
通过此次实地体验,可看到整个静兰生活圈距离现市中心近在咫尺,使该生活圈不仅能够有自己的生活配套,还可将市区的生活配套纳为己用。这要归功于近年来新修的交通道路、桥梁及各种建好的和在建的商业区,使新城中轴线在柳州人心中的地位从“郊区”上升为“市区”,居住人口也大幅度增加。
四线:条条都好走
一小时狂奔上班,对一线城市而言是常态,相比柳州10分钟左右车程的新中轴线生活圈,它已实现了生活与速度的融合。跑了一遍,感触最大的就是:路可真好走啊!确实,这个片区虽然不是新城区,但却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相比老城区,可供规划的尺度比较大,拥有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马路一点也不奇怪。
“中轴线”的空间结构主要是三轴四线、两心四点,其中主要的交通发展线以“四线”为主,即桂柳路、西江路、东环大道、沿江路,这4条线路贯穿了整个片区,只要有它们在,想到哪里,都不成问题。
走在这4条路上,实在是一种享受,市中心的道路车水马龙,一上这2条路,似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喧嚣中被解放出来,整个人都轻松了。新休整过的桂柳路双向6车道,路面平整宽阔,车流量也不大,中间的隔离花圃栽满了绿色植物,很是清爽;
西江路是条老路,只有4车道,因为是进市区要道,因此车流量稍大,由于进市区的道路还有其他选择,这条道路对附近人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东环大道双向6车道,建成时是当年柳州最宽阔的道路之一,连接着河东和鱼峰片区,随着周边商业规模的扩大,这条路的车流量也不小,但使用起来依然绰绰有余;“四线”组成之一的沿江路也是条好路,路面宽阔畅通,车流量不大,连接着河东、壶东和文昌三座大桥,无论想去哪座桥,都一线贯通,十分方便。
两心:生活渐便利
选择东移,除了交通外,许多购房者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居住地的生活配套情况。因为生活是否便利,直接关系着今后生活的幸福指数。
在此次实地体验中,凭心而论,该片区内不少楼盘尚处于开发阶段,片区的公共配套还不够齐全,与其他城区成熟地段的生活配套仍有一段距离。但周边生活设施却已不断完善,如公交线路的铺设、菜市、超市、银行、学校、幼儿园、饭店等都一应俱全,虽然这些配套设施不在自家楼下,但这在一刻钟生活圈里都可以轻易办到。很多业主与住户以及房开商都呼吁政府尽快加大对这条线的公共配套建设,心情已经很迫切。
由于这条中轴线是一张白纸,所以更容易做一些大手笔规划,比如街心公园等,还将建立两个重要的核心地区,形成商业中心,即静兰路学院路口商业中心区和河东中心区,目前河东中心区已日渐完善,而静兰路学院路口商业中心区的一些设施也开始逐步动工建设,相信在这两个中心区的带动下,静兰片区的商业功能将会逐步发展起来,居住者的生活也将会越来越便利,甚至可将一刻钟生活圈改变为5分钟生活圈或1分钟生活圈。今报记者李宁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