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771-226000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生态宜居和谐城市郑州芙蓉出水


2009/5/18 11:09:02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五月的郑州,繁花似锦,浓荫处处,车在绿中行,人在花畔游。

    郑州的五月,处处飘逸着绿色的神韵,流动着优美的旋律。

    徜徉这片热土,你随时可以发现,无论是大道两旁还是小巷深处,白蜡、国槐、垂柳,当然还有郑州的市树悬铃木(又名法国梧桐),枝繁叶茂、华盖擎天,为人们遮蔽夏日的骄阳;郑州无处不飞花,玉兰、鸢尾、牵牛、石榴,当然还有市花月季,仿佛竞赛似的,开遍城市的角角落落,芬芳溢远,满目锦绣;郑州宛如丹青妙手绘就的一幅华美画卷。

    已在郑州生活了半个世纪的70多岁的市民李大娘吐露心声:“郑州街道宽敞、绿化好、环境美,生活在郑州有家的感觉。”海归王先生坦言:“郑州不仅是宜居的家园,更是心灵的故乡。”

    遥想郑州刚回到人民手中的1948年,满目疮痍,林木不多,环境很差。是什么力量让古都风貌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巨变?是什么人让名城品位产生了云泥之别的跨越?主干道旁,绿树掩映中,坐落着省级文明单位郑州市园林局,在这个主管城市园林绿化的郑州市政府直属单位里,以局为家的园林人的心血和汗水、激情和智慧、精神和希冀给出了问题的全部答案。

    战胜黄沙建绿城

    郑州市解放时,庭院树木寥寥无几,郑州的行道树仅有77株,5.2平方公里的市区内没有一个公园和苗圃。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市北郊花园口段的黄河大堤,滔滔黄河水淹没了豫、皖、苏3省44县。大水退去后,给郑州市东北和东南郊区遗留下了7.6万多亩的沙荒地和400多个流动沙丘。每年冬春,尤其是干旱季风季节,黄沙弥漫郑州城,行人连眼都睁不开,饱受风沙危害;到了盛夏酷暑,街上行人则备受阳光曝晒。“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是旧郑州城的真实写照,郑州市绿化基础十分薄弱。

    解放后,特别是1954年成为省会城市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防风固沙和城市绿化建设。他们发动了各个单位和广大群众进行义务植树,在市区东北的黄河故道沙区、市区东南部沙区营造了防护林带、林网;掀起了城市道路绿化的热潮,广泛种植了悬铃木、刺槐、加杨、柳树、青桐等速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并启动了苗圃建设,培养沙区造林用苗及城市道路绿化用苗,初步为城市的绿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经过不懈的努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州市以大树多、绿量大,赢得了“绿城”美誉。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出现明显滞后的局面。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促使“绿城”回归,2000年,郑州市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绿化建设进入了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快车道。2002年、2003年先后获得“河南省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之后,2006年1月23日,郑州市被原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环境由风沙肆虐转变为天蓝、树绿、水清。
乘胜前进谋生态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设生态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日益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题。

    郑州市2006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投资环境、城市形象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社会各界对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面对郑州处于中部地区、经济尚欠发达的实际,郑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优先发展园林绿化事业,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实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郑州。

    郑州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把搞好园林绿化作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郑州的具体行动。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工作大会是全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重大活动都将城市绿化美化作为重要内容,郑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和深入基层调研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2006年郑州市城市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7年郑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均把“生态郑州”定位于城市发展目标之一,提出2010年要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08年7月,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确定为城市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战略。

    市政府每年都将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如城市绿地建设、公园游园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的内容。郑州市国土、规划、建设、园林、市政、房管、交通、水利、林业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市、区联动,形成了多方协调、全民参与园林绿化的良好机制。

    多管齐下保发展

    郑州市在坚持政府主导投资的同时,还实施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方式建设城市绿地。

    一是市区公共绿地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区两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内外、土地拍卖净收益、城市维护税、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绿地名称拍卖、出让广告设置权、银行贷款、国债资金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行了市财政对各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以奖代补的办法。同时,采取收购市区黄金地段的闲置地块,长期承租农村集体土地,拆除中心城区旧楼危房等方法建设绿地,推动了公共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是指导和监督单位、居住区附属绿地建设,确保业主单位投入。2006年新修订的《<郑州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与配套绿化同步进行,配套绿化工程的建设资金列入工程总概算,建设费用标准不低于每平方米100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同时验收配套绿化工程。

    三是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三年来,有不少企业或个人参与城市公益性园林绿化建设,在公园、游园内捐建避雨亭、座凳、路灯、宣传牌、标志牌、健身器材等。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和市民参与公园、游园内植树,认种树木、认养绿地等。

    深谋远虑编规划

    规划是龙头,郑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博采众长,不断改进、完善园林绿化系统规划。

    2002年编制完成了《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郑州市老城区居民游憩绿地体系规划》,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严格实施。

    2006年开始进行包括绿地系统规划在内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于2008年完成并获郑州市人大批准,已上报省政府转呈国务院审批。

    此次修编一是适度超前规划,以创建郑州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进一步使城市绿地布局更加合理。二是继续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三是城乡一体,将规划覆盖到全市区,对绿地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增加乡村公园、郊野公园及水系、湿地等规划内容。

    同时,实施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发掘和利用乡土植物,引种适生外来植物,加强对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使城市常用植物种类达到1000种以上,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和实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2005年以来,郑州市主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都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投标,严格方案评审,公开向市民展示并吸纳群众意见。如郑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重要道路绿化规划设计,郑汴产业带园林绿化,航空港区绿化,西流湖生态区域建设,郑州植物园、郑州雕塑公园的规划设计等,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打造生态良好的中部生态园林城市。
精雕细琢造美景

    高品位、创特色、上规模、出精品,是郑州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006年以来,郑州市不断加大绿化投入,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大、品位高的园林绿化项目。

    一是公园建设。先后投资3.2亿元,新建了文化公园、郑州植物园,启动了郑州西流湖生态区域建设、郑州雕塑公园、盆景园建设项目。

    二是小游园建设。市政府每年都把游园绿地建设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中心城区建筑密集、建设游园空地紧缺的情况下,按照绿地服务半径500米的原则,统一规划、强力推进,三年投资达2.1亿元,建成小游园51个,并规划启动了一批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区级公园建设。

    三是出入市口及城市道路整治绿化。先后完成了郑开大道、中原西路、黄郭路等49条(段)新建主次干道的绿化,新植各种行道树3.6万株,新增道路绿地面积90多公顷,并通过建设、完善提高对中州大道、10条精品街的绿化进行改造,建设绿化景观精品线路。广阔的绿地空间和水体空间构筑出一座崭新靓丽、朝气蓬勃的生态景观城。

    四是广泛开展单位、居住区绿化建设,优化人居环境。郑州市在广泛开展绿化达标建设和创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居住小区以绿化、美化、安全、方便、居住舒适为主要内容,机关、单位以绿地达标、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改善人居环境创建活动,积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环境。2008年又将“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创建调整为“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并对1985年至2005年市政府授牌命名的“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进行全面复查。三年来,共创建园林单位95个,园林小区92个。

    五是实施“绿城”变“花城”工程,提升城市景观品位。为进一步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使园林绿化向更高层次发展,郑州市积极采纳群众建议,将“绿城”变“花城”建设作为阶段性工作,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大规模栽植月季、紫薇等各类观花、观叶植物,把郑州打造成以绿色为基调,四季鲜花不断,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独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风格的中部“花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新植各类花灌木近600万株,建设了特色鲜明的20多个观花公园和30多条观花大道。同时,每年重大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组织在市区公园、广场、游园、主干道两侧、出入市口等部位摆放栽植鲜花600万盆(株)以上,设置立体花坛,制作园林景观小品,深受市民群众欢迎。2009年,还在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绿城广场、月季公园等开展了海棠花展、紫荆花展、郁金香花展、鸢尾花展、月季花展,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群众观展,丰富了郑州市民的生活。

    六是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郑州市建立了义务植树以资代劳费缴纳制度和义务植树领导目标责任制,市政府每年都与各区、各县(市)和相关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植树任务,逐项检查落实。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界群众多种经济林、生态林,全方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拓宽实现形式,通过认捐、认建、认种、认养和管护绿地树木,使城区居民、企事业职工、工商团体、中小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履行植树绿化的义务。据统计,近3年共建设义务植树基地77个,全市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或交纳以资代劳的人数占适龄公民人数的94.7%,植树成活率达90.7%,保存率达86.8%。

    精细管理提品位

    郑州市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手,制定出台了《郑州市公园、广场、游园精细化管理标准》和《郑州市道路绿化精细化管理标准》,完善了精细化管理检查验收和评比办法,对全市公园、广场、游园等园林绿地及道路绿化进行了全面整治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2007年开始,在全市园林绿化专业单位开展了园林绿化管理登台阶、上水平、创一流评比竞赛活动。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了以“五比十看”为内容的“月季花杯”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考评活动。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郑州加大以法治绿的力度。为更好地贯彻执行《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市政府于2006年12月又出台了切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新的《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制定了《郑州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郑州市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与移交办法》。从2008年8月起,市政府将园林绿化执法职能划归市园林局,成立了园林绿化行政执法监察队,依法查处擅自砍伐、移植、损坏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及侵占绿化用地、毁坏园林绿化设施等违法行为。

    另外,严格实施绿线管理,强化绿色图章制度,严把城市绿线关,确保各类项目绿地达标建设。

    通过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使整体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园林绿地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布局渐趋合理;公园、广场、游园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环境舒适,文化气息更加浓郁,都市品位更加显现。

    绿意花情满郑州

    数字可能是枯燥的,但也是最实在的:截至2008年底,郑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87%、35.5%和8.9平方米。较之2005年,在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城市绿地面积大幅提高,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结合,市区园林与城郊绿化融合,大树大绿,三季繁花,四季常绿,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体系。

    公共绿地普及化。截至目前,市区建成区共有公园55个、绿化广场20个、游园208个,其他大型公共绿地13块。这些绿地分布均匀,市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色空间,基本满足了市民群众休闲、娱乐、游憩的需要。这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城市品位,树立了郑州城市新形象。

    道路绿化精品化。郑州市对金水路、建设路、嵩山路等十条市内主干路进行综合整治,使城市面貌有了显著改观,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舒适、街景市容美观、管理水平先进、文化气息浓郁、都市品味凸显七个目标,道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绿化普及率100%,主要道路绿化达标率85.17%。

    单位、居住区绿化人性化。城市绿化逐步由宏观走向微观,由道路走向社区,由单位走向家庭,大大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三年来,共创建园林单位95个,园林小区92个,建成区居住区绿地面积增加了636公顷,现有3843公顷,占建成区绿地总面积的39.2%。

    郑州市已开始实施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园林绿化建设正在按照建设生态郑州的目标强力推进,四环路两侧500公顷的景观绿地和西流湖生态园区一期21平方公里建设项目已经启动,雕塑公园、青铜器公园、南水北调公园已完成规划选址和设计,郑东新区绿地正以年均100多公顷的速度增长,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的生态建设和道路绿化正在完善,市区12条河流的生态水系建设也正在按规划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州一定会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郑州必将在领跑中原、促进中部崛起中继续做出积极贡献;一个和谐优美、生态良好、景观宜人、环境舒适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和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将花开中原大地。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