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小康示范镇系列报道之六
石桥镇坐落于梧州苍梧县的东北部,镇区四面环山,中间低平,因而有“石桥小盆地”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石桥镇山青水美、气候宜人。从汉代开始石桥人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劳作,祖祖辈辈的汗水成就了这座美丽的城镇,如今的石桥镇是苍梧县优质谷的主要产区,人称苍梧县北部粮仓。
悠久的历史为石桥镇增添了迷人的气息,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千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城镇宛如一曲令人过耳不忘的古乐,韵味深长。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石桥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成绩显著,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为这首优美的曲子谱写了新的乐章,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古韵的魅力——开发旅游新看点
石桥,汉至南北朝属广信县,隋以后隶属苍梧县,明清及民国初期为东安乡所管辖,1988年撤乡建镇,称石桥镇。走在这座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的千年古镇之中,时刻可以感受到其浓厚的古文化底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得丝丝入扣,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喜爱古代建筑艺术的游客一定不能错过石桥镇,这座面积248平方公里的城镇完整地保存了粤广驿站凉亭、宋代石拱桥以及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石拱桥与培中村的古居群。在石桥圩的南面有一座“千年石拱桥”,碑记“建于宋时”,桥为半圆形单孔式石拱桥,用人工凿成的石灰岩青石板建造而成。有趣的是这座拱桥并没有用灰浆粘砌,每块青石板衔接口不露缝隙且整齐划一,它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仍保存良好,使人不得不赞叹我国古建筑技术之高超。相传,石桥镇就是因这座宋代石拱桥而得名的。而建于清光绪、道光年间的培中村古居群典雅不俗、极具岭南特色,远望去只见一片规划整齐的青砖瓦房伏卧于青山之间,中央电视台农村栏目及广西电视台还曾对其作过专门的报道。
而当地的民风民俗则成为了石桥旅游的另一亮点。众所周知,广西梧州的乡土文化由东诗、西球、南戏、北歌和中部的粤剧组成,其中的“东诗”在苍梧盛行,石桥镇犹以“东诗”著称,民间成立的农民诗社和东安诗社只要逢年过节便会组织农民以诗歌来吟唱、赞颂石桥人美好的生活。如果能赶上三年一度的龙岩“三月三”炮节那就更幸运了,上千人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开往“龙岩洞”,一路上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活动期间,人们还会表演从古流传至今的鲤鱼舞、麒麟舞等等,对“丁、财、贵、寿”四枚花炮环的争夺战将炮节推向高潮,抢炮场上你争我抢,场外观众的助威呐喊之声大有撼动天地之势。热闹自然要看,但关于炮节的传说与风俗也不能错过,比如之所以在三月三举行炮节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与北帝(真武大帝)同时看中了龙岩这块宝地,前者要于三月三在此传歌,而后者则欲在龙岩过生日;“丁、财、贵、寿”是专门为北帝设的四个炮屏;而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安排个跛脚老汉则是因为“瘸”在当地的发音与“亿”相似,每瘸着走一步就代表得到“一亿喜庆,一亿吉祥”……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从1988年至今,龙岩炮节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参加的群众越来越多,波及东安五镇。
除了人文景观石桥镇还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其中以有“小桂林”之称的龙岩风景区最为著名,龙岩洞中有洞,洞可观天,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内外的崖壁上还刻有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达官、墨客的题咏。
近年来石桥镇党委、政府把旅游列为该镇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努力建造梧州旅游的“前庭后园”。目前,石桥镇有档次较高的酒店7家,风味齐全的大小饮食店30多家,还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购物网,能为人们提供满意的购物、旅游服务。
跳动的音符——工农业双发展
石桥镇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各种亚热带农林产品的生产,物产丰富,农业仍然是石桥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3000亩,养殖水域面积85公顷,出产优质谷、荔枝、地瓜、甘蔗、沙田柚、松脂、篙竹、八角、玉桂、木薯及中草药材等等。身为苍梧县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质谷物是石桥镇的拳头产品,石桥镇建立了万亩优质稻谷基地,运用垄作栽培、旱育稀植、节水灌溉等新科学技术,保持了粮食的稳产高产。石桥镇的特色产业还有种植特迟熟荔枝、饲养石桥山羊、石桥山地三黄鸡、石桥野山猪、石桥地瓜榨加工生产等等。目前石桥的品牌水果特迟熟荔枝种植已达600多公顷,石桥山羊年出栏1100只,三黄鸡年出栏82.5万羽,石桥野山猪年产超过1000头以上,石桥地瓜榨每亩产3000?000市斤。镇内还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总蓄积量40455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县林场用地占全镇土地面积的64%。林场的植种结构以松杉针叶用材林为主,形成了商品林、生态林、经济林和防护林并存的格局,年生产松脂800多吨。
石桥还是一个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主要有石灰石、重晶石、大理石、白云石及金、铁、磷、铅、汞等矿藏,石灰岩的贮藏量最大,其贮藏量达8000万吨以上。因此,石桥镇的建材工业发展很快,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料资源也成为其工业发展切入点之一,例如石桥出产的石灰石除供应镇内的石灰厂以外,还供应梧州市水泥厂、苍梧县水泥厂、苍梧县圣石水泥有限公司等,年利用石灰石量达30?0万吨。广西桂东地区第一个获得ISO9001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棗42.5标系列普通硅酸盐水泥就是由镇区内的苍梧圣石水泥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除建材外石桥镇还拥有加工、食品、宝石加工、编织等众多工业门类。
不难看出,石桥镇的工农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率还比较低。如石桥镇可供开发利用的丘陵山地面积就达10万亩;东安江年径流量18.1亿立方米,对其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仍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各种矿藏的开发潜力也不容小觑。因此,石桥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着力培育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加快工农业的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3元。如果说石桥镇是一首乐曲,其工农业发展所前进的每一步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是有了这些音符,乐曲才能如此的朝气蓬勃。
崭新的乐章——建设现代小城镇
如果认为石桥镇只有青砖石瓦那就错了,经过多年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石桥镇的城镇建设成绩骄人。石桥镇的总体规划是于2000年修编完成的,如今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总体规划进行再次调整修编,调整修编预计在2004年底前完成,并编制镇区近期区域的详细规划,指导城镇主要景观地段、工业小区、居住商住小区等具体项目的建设。现在的石桥镇规划整齐划一、高楼林立,圩镇面积近2.5平方公里,圣石广场是其标志性建筑。石桥镇还拥有发达的邮电通信,实现了村村电话程控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镇,CDMA也已开通。石桥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视,如今圩镇建设硬化街道15条,而石桥镇的给排水、道路改造项目也已列入梧州市三百项目大会战项目之一,预计总投资达560多万。《苍梧县石桥镇小康示范镇工作方案》明确地指出石桥镇建设小康示范镇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通过发展城镇经济,扩大城镇规模,健全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改善城镇环境,把石桥镇建设成为具有苍梧东安地区风格特色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有较强的产业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和功能较完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小城镇。”值得称赞的是镇政府明确规定石桥的建设要遵循保护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进行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时,既要保护石桥古镇风貌,又要突出时代风格,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结合,相映成趣。
现在的石桥镇正以建设现代化的小城镇为目标,不断完善石桥镇的城镇功能,提升其城镇品位。要发展就要解放思想,石桥镇树立了经营城镇的理念,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投资领域,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棗经营棗回收棗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正逐步形成。
崭新的乐章已经开始奏响,古老的乐曲再次焕发了青春,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正在慢慢崛起,石桥镇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镇将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本刊记者 雷 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