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轮强降雨,再次对柳州市区排涝系统进行“检验”
改造点“清清爽爽” 内涝“老区”水浸街
近年来,虽然柳州市市政部门先后对20多处内涝点进行了治理,但最近一轮的强降雨,还是在市区部分地段出现了“水浸街”的局面。据了解,出现灾情的相关路段大多是过去逢雨必涝的内涝“老区”。有关部门表示,在暴雨季节来临之际,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预案,最大限度避免灾害发生。
22个内涝点已改造完毕
针对近几年柳州市区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内涝现象,2007年以来,市政部门已对24个内涝点进行了治理,已改造完毕的有22个,分别是雅儒路南段、柳东路、北雀路、龙屯路、牛车坪排水、燎原路、东站支渠、羊角山路、炮团路、柳石干渠瓶颈改造、天山路、柳长路16号排水、小冶炼支渠、老虎冲支渠、上白沙干渠、白云干渠老渠、鹅山立交支渠、广雅干渠广雅小苑、潭中西铁路立交桥底、红桥路、雀儿山路、荣新路钟厂一带。
据了解,在这一次强降雨中,已改造完毕22个点,基本上没有发生内涝。
多处内涝点还有待改造
经过改造,相关地段的内涝问题可望得到有效缓解,但并不意味着内涝问题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据了解,柳北、柳南、鱼峰等城区仍有一些地段存在内涝隐患。
红碑路铁路立交桥底每年被淹次数达到3到6次,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内涝“老区”。前天的一场大雨,该路段再次“水漫金山”。记者从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了解到,由于该路段地势低洼,唯有通过抽水系统方能排走积水,而抽水系统一直以来都是由相关单位、企业负责管理养护,如果管理不到位,或抽排能力有限,就会造成抽排不及时而形成内涝。市政部门表示,根据该路段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也要对管养单位加强督促管理,力争将内涝灾害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柳邕路区矿建公司、交警设施科路段是柳州市区内涝最为严重的地段之一。据了解,这与柳汽二基地排水干渠的“先天不足”有关。由于现状干渠是在原有自然土明沟上随意砌筑而成,断面狭小,基本上仅能满足平时的污水流量,再加上该路段地势低洼,便形成了“大雨大涝、小雨小涝”的“老毛病”。该干渠顺自然地形,污水沿低洼处流入竹鹅溪,目前已基本完工的竹鹅溪综合整治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路段的内涝程度,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要对柳汽二基地排水干渠上游段和柳邕路张公岭段的排水设施实施进一步改造和完善。
除了以上两个较为典型的内涝频发路段外,各城区有待进一步整治的内涝点还有多处,如鹧鸪江铁路立交桥底、航银路南段、西江路食品厂一带等路段。市政部门表示,这些内涝点还有待落实资金,安排进一步的改造。 ( 王剑 叶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