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柳州市政府2005年承诺为市民所办的45件实事之一的"驾鹤小桃源扩建工程",自2005年政府立项以来,其进展情况一直备受市民关注。经过近一年的可行性研讨、规划、设计、场地拆迁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日前传来喜讯:该工程现已顺利破土动工,南门、水体、公厕、景区围墙等基础部分已开始建设!这标志着总投资1.67亿元的扩建工程已进入景区景点实质建设阶段。
据悉,该扩建工程计划于2008年竣工。
解读历史--书香久远,古迹文渊)
驾鹤小桃源位于柳州市柳江南岸文惠桥桥头、驾鹤路东端,是驾鹤山及其文化景观小桃源的合称,其东与东台山相望,南邻屏山大道,西接江滨公园,北临柳江,呈东西走向,海拔185米,相对高度95米。山中风景优美,植被良好,洞穴奇奥;柳州古八景"驾鹤晴岚"、广西最早的书院"驾鹤书院"以及古柳州城始建处等景观遗迹皆集于此。
驾鹤山(俗称半山)因"如孤鹤临大江"而得名。据《柳州地方志》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柳州即建置"潭中县治"于驾鹤山旁,成为柳州建城之始。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治柳州时于此作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首先提出了"驾鹤山"之名。南宋时期,三丞相吴敏、王安中、汪伯彦在柳州相遇,在该山麓构建了广西最早的两大书院之一的"驾鹤书院"和三相亭,并植桃数百本,号景小桃源,由是驾鹤山、小桃源成为一方胜景。随后,官宦名贤及文人墨客多来登临拜访,或畅怀吟诵,或挥毫著文。宋代柳州知州赵师邈于公元1203年重修三相亭,并著有《三相亭碑记》。
古人褒颂小桃源传世诗文,于今可见50余篇、近万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方溢的《小桃源赋》、清朝范赫的《小桃源》等素描该处美景的诗、赋。此外,驾鹤山尚存宋代"小桃源"、"驾鹤书院"题词石刻及其他明清诗文石刻十方之多。这些源远流长的"驾鹤小桃源文化",对解读柳州的文史进程而言十分珍贵,是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现状--盛世重建,堪称精品)
喜逢盛世,名胜重建。世纪之初,为恢复历史名胜,锦饰山川,造福市民,柳州市政府规划驾鹤小桃源重建。重建工程自2001年3月立项,同年10月开始拆迁,次年9月开工,前后历时近3年,于2004年春节前竣工。已建成总面积42300平方米的山麓和山上两大景区,其中山体占至65%。共建有驾鹤书院、三相亭、栖月廊、烟霞暮归等二十个景点;北门的汉文化广场建成后与古城东门城楼遥相呼应,山南麓的驾鹤书院、三相亭展现了宋文化,山顶的"驾鹤临风"成为鸟瞰柳州市风光的最佳观景点之一。
地理优越、景致优美的驾鹤小桃源景区建设,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与历史遗迹。以绿地方式保护历史遗迹,是文物保护与发掘的新思路和有效方法,重现了柳州古八景之一的"驾鹤晴岚",也使我市历史文化景观小桃源的美景初露端倪。今年,两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在柳州市参观时,惟独对驾鹤小桃源、江滨公园两个景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柳州建设此两点是最美的。
该景区建成后,以驾鹤书院历史文化为依托,举办了不少内涵丰富、彰显景区品位的系列文化活动,迅速成为市民休闲观景、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去年,该景区还铸成了目前广西最大的铜钟,置于景区顶峰"临风阁"内,承续了千年的中华古钟文化在柳州首次响起。一年来,"晴岚鑫钟"备受市民钟爱,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市传统迎春活动中的重头戏。
扩建原由--空间受限,美中不足)
驾鹤小桃源位于柳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结构"三环两轴一中心"的"历史文化轴"的中心节点,与柳州市市区老商业繁华区隔河相望,与江滨公园一衣带水、贯通相连。同时,随着驾鹤路新商业圈的日益成熟,其商业休闲的主要承载体趋势亦日趋明显,扩建该景区已是柳州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但是,因当时建设用地所限,驾鹤小桃源部分景点规划不尽合理,建设效果离预期效果有一定距离。如:驾鹤书院选址太逼近山体边柳州三大摩崖石刻群之一文物保护区,并与烟厂旧址厂房紧紧相邻,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景区景观效果;现状景点基本按照山脚呈线形分布,无法造就聚散开合、曲径通幽的园林意境;原先规划的重点人文景观--柳州起源潭中县治城遗址纪念广场也受用地规模限制无法实施,碑亭、汉代文物陈列馆等景点设施无处可建……致使将驾鹤山建成以汉文化为渊源、宋文化为标志的历史文化景区的构想无从实现,其历史人文内涵无法彰显。
而驾鹤小桃源的扩建,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其优美怡人的环境,达到提升柳州市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品位的作用,还有助于彰显柳州的文化渊源,展现历史文化名城文脉产生的深远影响。
因此,为满足社会各界扩大公园建设用地,增加建设内容,改善景观环境质量的愿望,柳州市市人大、市政府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反复研讨论证,于2005年最终以议案的形式决定了本扩建工程的实施。同年,扩建工程项目建议、总体规划、项目具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制工作紧锣密鼓地完成,随后,一期扩建所在地烟厂旧址拆迁工作也于去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
建设重点--曲水流觞,文脉张扬)
扩建工程将与现已建成的景区以及江滨公园有机结合,景观连通,通过视线通廊相互呼应,并从突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主题出发,继续以展示驾鹤小桃源的汉文化为渊源,唐文化为转承,宋文化为标志,清文化为延续的历史文化建设风格,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突出各类空间特色,增加汉城遗址纪念广场、汉文化图腾、历史文化陈列馆,补足原有开敞不足的弱点,开辟怀古游憩特色空间,因地制宜地解决一期工程未能充分展示的汉代文化等问题。
驾鹤小桃源扩增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占67.3%。扩建工程分为汉文化广场和历史博物馆区、小桃源景区两大部分,不断完善、充实,并依照《小桃源赋》蓝本,规划在山麓四周普遍种植桃花,再现桃源优美景色,实现古时"桃花万树,池水千寻"的桃源仙境。
据了解,其扩建的重点将在人工水体与汉文化建设方面。汉文化广场和历史博物馆区的建设,将完善景区的汉代文化主题,满足游客文化交流和节庆活动的需要;临水休闲区、小桃源景区的建设,将致力营造"世外桃源"的意境。在扩建后的小桃源里,还将开展吟诗作对、书法、绘画、桃林美食节等系列活动,使其成为文化深厚、格调高雅的精品文化休闲公园。(柯少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