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湘军在市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专题报告会上强调
当好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主推手
6月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湘军到市委党校,给市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作专题报告,就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金湘军强调,我市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在工作中要真抓实干,当好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推手。
报告会上,金湘军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和数据,从玉林城乡发展现状、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玉林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策略等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会学员聆听后,深受启迪。
金湘军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探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内容,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
金湘军首先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并分析了玉林市城乡发展的基本现状。金湘军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玉林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玉林实现由内陆城市向临海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玉林作为全国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上世纪90年代已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过有益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各级各部门坚持工农互动、城乡联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特别是我市传统农业比较发达,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处于广西领先地位,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可以说,统筹城乡发展玉林具备良好基础,在全区具备了先行先试的基础,将在广西北部湾“4+2”城市中率先突破,闯出新路。
在介绍了重庆、成都、深圳三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后,金湘军提出了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分步实施,远近结合;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建设“三个新区”,实施“三大创新”,以“六个一体化”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金湘军指出,玉林统筹城乡发展应考虑分步实施,按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推进,努力做到“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力争到2020年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成为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市、广西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再造“全民创业、岭南都会、森林城市”三大新优势,建设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上游经济带创业环境优、人居环境佳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还要遵循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统筹、重点突破的原则。
金湘军指出,当前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考虑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为重点,稳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引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一是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整合园区,优化布局,实行一园多区或一区多园,产业布局和管理一体,突出抓好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龙潭产业园、北流陶瓷工业园、容县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统筹推动县(市、区)园区发展,促进工业集中区向重点镇和县城区集中,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镇规划相吻合;严格规划建设管理,完善相关设施,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园区吸引力;坚持品牌引领、集聚发展,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小企业、大集群”。二是稳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加强城镇建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锯低“板凳”,引导农民梯度向城镇集中。三是积极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就业观念,由从事纯农业生产向从事力所能及的非农生产转变,让农民“离土”也能安居乐业;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程序,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或经济能人承租、承包农民的土地,保证农民流转土地收入,并能够雇用部分流转土地的农民,让他们成为“农场工人”或产业工人。
金湘军指出,建设“三个新区”,形成“三新”发展局面,是我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从目前玉林的情况分析,重点建设玉东新区、玉柴新区和龙潭新区,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率先突破的有效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机制、新经济、新城乡“三个新”的发展局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三大创新”,以“六个一体化”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的策略措施。一要从思想观念创新,以“统筹发展意识、深化改革意识和扩大开放意识”拓展思维。二要从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安排和开放理念破解约束。三要从发展策略创新,以“飞地经济”、错位竞争优化产业结构。以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城乡政策措施“六个一体化”,合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 刘钦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