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建设网 ]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首页 | 领导讲话 | 文件通知 | 厅务公开 | 作风与效能建设 | 经验交流 | 意见与建议 | 曝光台 | 视频 |
今天是: 举报电电话:0771-2260001

广州市建委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纪实


2009/7/23 10:16:29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历史赋予广州市建委特殊使命:要把这个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建设好。广州市建委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并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追求各方满意! 

  事权下放促“行政提速” 

  广州市建委从行政审批效率上求突破,多举措推动“行政提速”。他们率先实施事权下放战略,将9项行政管理事权下放到直属单位和各区建设局,下放率达28.6%,改变了过去“大包大揽”行政审批效率低的现象。 

  该委还实施内部挖潜,让企业送案审批提速。他们先后对8个项目的审批时限实行压缩,其中将需要近半年审批的项目压缩到16个工作日,最短的压缩为1个工作日,平均压缩时限为54.3%。 

  从去年7月16日起,广州市建委对建筑业企业入穗备案、备案变更等58项业务的审批改为企业报备方式。入穗建筑企业只需在网上填报企业的基本信息,同时将书面材料送广州工程交易中心备查,就可在广州市从事建筑活动。该措施实施后,全市每年减少1800多家建筑企业的备案工作4000多件,占该委审批事项45%、案件数的60%,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 

  广州市建委积极采用司法、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妥善处理烂尾地、烂尾楼问题,使50多宗烂尾楼、烂尾地得到有效盘活。该委还依法加强对建筑行业职工劳动社会保险金的收缴和拨付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协调相关部门积极解决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广州市社情民意调查显示:对该委行政提速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11%。 

    靠前服务行实举解民忧 

  该委坚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务实态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补充17条”、“穗7条”等政策措施要求,注重民生工程,下大力构建符合广州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解决了困扰广州市多年的小业主房地产权办证难等问题。 

  搞建设离不开钱。为此,该委想方设法提供财力支撑,积极推进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去年底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为多渠道吸引和筹措城建资金搭建了融资平台。 

  市民出行是否便利?广州建委经过反复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实施方案》,定下完成时间表、责任人。为及时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难题,该委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一线,与施工单位同吃住同劳动,及时了解情况,先后发现并解决规划国土报建、征地拆迁、工程实施等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100多项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在一次办公会议上,广州市建委主任简文豪宣布了统筹协调好城建项目拆迁安置与新社区建设计划、解决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协调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留用地问题、协调优化城建项目前期审批程序等14项民生措施。在一次接待群众来访时,简文豪当即打电话请来房管局、开发商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来访市民反映办房产证难的问题。这种务实之举令在场的数百名市民无不感动。 

  一系列服务方式的创新,都印证着建委倾注民生、倾注服务对象的理念。广州市建委严格落实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加大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砂浆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推进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工作的落实。他们在节约资源、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领跑线上,推动着“散装”事业一路迅跑,去年突破应用600万吨散装水泥纪录,完成率达到97.09%%,是1975年至1995年这20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广州市建委还竭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加快完善城区污水管网、泵站等排水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雨污分流”,认真解决旧城区“水浸街”等问题。市民对建委努力改善居住环境投了满意票。 

  广州市建委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确立了“一手抓建设、一手抓信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以及“换位思考,把信访群众当作父母兄弟”的信访工作理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扎实、督办有力。近两年,该委接受群众信访案件2480件,已办结2230件,办结率达90%%,群众满意度达92%。“每个农民工都是城市一员”是广州市建委对农民工所持的态度。广州现有注册建筑企业1500多家、工地2300个、农民工近40万人。为保护农民工安全、维护自身权益,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从2007年初开始到现在,广州市建委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2000多所,5万人通过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培训,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47万人拿到了“平安卡”。该委还建有工友和谐家园电影放映队和流动图书馆,供建筑工人便利观赏及阅读。 

    常念“紧箍咒”让形象与工程同立 

  建设领域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高发区,广州市建委始终没有忘记自身所处位置是“危险地带”。为防止工程建起来、人员倒下去,他们在建立起工程项目的同时,也让建委系统干部员工的廉洁形象一同立于社会。他们变过去单一的内部教育向外部多层面监督拓展,广借“外推力”,与“内驱力”并用。在对外办公中心和工程交易中心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在城建信息网上设立建委主任信箱,在监察室设立举报电子邮箱,向社会公布。他们还先后出台了《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这道连环“紧箍咒”收到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广州市建委干部员工自觉坚守“洁身自好”的行政原则,无人“跌倒”在工程项目上。  钟菊生 伍志云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