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关系河池城区19.78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启动,大会战的部分建设资金直接来源于缓建市行政中心办公楼的资金。为勒紧“钱袋子”,“抠”出资金为民办实事,新建行政办公楼的计划再度搁浅,至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公务员们仍挤在同一栋楼房内办公,此举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河池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经近年来的发展,河池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但仍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为加快河池发展,市委、市政府不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是创新财政体制,挤出资金为民办实事。河池财政是“吃饭财政”,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为民办实事的资金坚决使用,都安大化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面开展,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产业开发建设进展顺利,环江特少数民族项目建设即将启动……,与此同时,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问题、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扶助贫困学生上学、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建设等民生项目也全面开展。搞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到哪里筹措?这一难题摆到了市四家领导班子面前。3月20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与会的市领导一致决定缓建行政办公楼,为节约资金,办公楼规划设计一并停止,缓建办公楼的资金将全部投入民生项目。“构建和谐社会,还有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我们亟待解决,我们要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家共渡难关。”市委书记梁胜利动情地说。据悉,2002年河池撤地设市后,新建行政办公楼的方案虽多次列入市四家班子领导的议事日程,并曾几次拿出设计方案,但市领导班子还是决定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建新办公楼的事一拖再拖。去年底,新办公楼场地落实、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备,但为了实施民生项目,只好又一次缓建。
采访中,在市政中心办公的广大干部职工对市委、市政府缓建行政办公楼的决定无不表示支持和肯定,广大市民则认为缓建行政办公楼为民办实事是市委、市政府为群众造福谋利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