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建设网 ]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首页 | 领导讲话 | 文件通知 | 厅务公开 | 作风与效能建设 | 经验交流 | 意见与建议 | 曝光台 | 视频 |
今天是: 举报电电话:0771-2260001

自报家丑吐真言 雷厉风行办实事



——柳城县科级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写实
2007/4/15 16:27:52   来源:柳城县新闻中心
【字体:  】【颜色: 绿 】 
   一杯清茶,一本专用笔记本,在各机关办公室或会议室里,柳城县各机关单位科级领导干部及其班子成员关于“亮丑—整改—成效”的“茶话会”在活跃而认真的氛围中开题了。

    讨论双方:县科技局班子成员。

    [对白]:“存在为群众解决增收途径少、项目引进少的问题,怎么改?”“先下去调研。”“围绕‘桑’字做文章,变废为宝。”

    [画外音]针对为群众解决增收途径少、项目引进少的问题,科技局把为农民增收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的标准,发动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村、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农民种桑养蚕遗留下的桑杆、蚕粪难处理问题后,围绕“桑”字做文章,变废为宝,引进“桑蚕丝集成技术应用及副产品加工开发”项目,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的。其中热力喷放制浆技术在桑杆纤维加工中的应用项目已初显成效;绢纺生产开发项目今年8月份可投产,这个项目把丝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丝头、双蜂茧全部加工成“绢纺”,预计年产60-80吨的绢纺,年产值由原来的350-4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引进5项新技术来提高生丝质量:煮茧机自动化控温技术、触蒸技术、扶摇技术、机头控温技术、电子除燥技术。今年6月5项技术改造完成后,生丝质量将提高一个档次即从4A提高到5A,价钱一吨可提高8000—10000元。

    [手记]热力喷放制浆技术在桑杆纤维加工中的应用项目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按一亩桑园可以产2吨桑杆,每吨收购价为100元计算,该县105000亩的桑园农民年增收就可达2000多万元,项目年增产值2700万元,年增税利650万元;蚕沙的综合利用及其产业化项目每年可直接消化蚕沙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260万元,为农民增收280万元。

    对话双方:县文体局班子成员。

    [对白]:“关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少,怎么办?” “多建农民家庭图书室。”“把服务‘送’上门!”

    [画外音]为让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县文体局开展了一系列的上门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已送戏进社区、工地、村屯,服务农民工和基层群众6场次;送图书上门,创建了2个“农民家庭图书室”;送文艺培训、辅导员上门进村屯,服务业余文艺队活动59人次,促进该县“百村百戏”群众性文艺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送电影、科教片上门,服务农村广大群众活动93场次;送法律法规上门,服务文化经营业主150人次。

    [手记]县文体局开展送图书上门服务达到良好效果,该县大埔镇邬家屯的村民邬贵文,引种水果新品种马水桔,由于缺少技术,染上了黄龙病,他四处打听治病处方,依然解决不了了问题,最后他走进了邬金祥的“农民家庭图书室”,从该县文体局送上的科技种养书籍上找到了解决黄龙病的处方,他半信半疑地照着做后,效果让他惊喜不已,黄龙病治好后,他又按照书上的技术进行栽培,结果获得丰收,卖出了6元/公斤的好价格。

    对话双方:县农机中心班子成员。

    [对白]:“为群众服务的方式缺少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怎么办?”“创新服务方式。”“以群众喜欢的形式来开展工作。”

    [画外音]该县农机中心的科级干部在剖析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认识到,行政效能不高很大程度上与工作人员在业务开拓上习惯于老套路、老方法,缺少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有关。为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服务,受到群众好评。如针对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全县10多万移动手机用户发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短讯;印发政策公示1200份张贴到每个村屯;通过县电视新闻宣传政策;设立咨询服务热线。

    [手记]县农机中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新政策、新机具,并于3月21、22、23日分别到该县的东泉、冲脉、太平三个乡镇,利用圩日开展现场补贴农机具展示,工作人员还卷起裤腿,下到田头手把手地教群众使用各种新机具;通过多形式的宣传发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已有110多名农户报名购机。其中水稻插秧机供不应求,全县只有2个指标,但有7名群众交定金报名购买,农机中心的有关领导多次到市里争取指标,最终使这7名交了定金的农户都能如愿以偿地购上自己心仪的插秧机。 (韦丽梅)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